一带一路北京市律师协会提升首都律师

怎么诊断是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0604/6302655.html

在广袤的“一带一路”沿线,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使其展现出独特魅力。而地区间的多样性也包括不同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与语言,给跨区域交流合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正当权益、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涉外法律服务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北京市律师协会借助行业组织资源优势,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建立涉外律师人才培训体系,成为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走出去”,提升首都律师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推手。

为行业寻求发展机遇

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较快,涉外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涉外服务领域日益拓展,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作为首都律师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成立于年的北京市律师协会承担着规范会员执业行为,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会员合法权益,反映行业诉求,增强会员依法执业能力,促进北京律师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职责。伴随“一带一路”共建的持续深入,近年市律协加强与国(境)外律师同行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对外宣传北京律师行业发展情况,有力提升了首都律师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

年4月,市律协选派代表参加了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举办的“塔什干法律之春”国际法律论坛。年12月,市律协作为创始会员加入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发起的“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联盟现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个律师协会和法律组织、26个律师事务所和9位在中国境外执业的律师个人,以及中国境内31个省级律师协会和3名个人。

▲年6月,市律协组派代表团访问白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中国企业商会代表座谈

市律协副秘书长李凯介绍,协会近年组派出访团考察“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走访当地法院、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律师协会及律所,交流了解当地的法律制度、律师行业发展、律师执业管理及律所管理建设体系等情况。同时向国外同行介绍北京律师行业发展及涉外法律服务情况,并与新加坡、俄罗斯莫斯科市、白俄罗斯明斯克市的律师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机制,为北京律师行业更好地为该地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法律保障服务奠定基础。

为搭建国内涉外律师业的“一带一路”沟通合作平台,市律协近年也多次牵头举办研讨会。年,联合天津市律师协会与河北省律师协会,主办“一带一路”·中国律师——涉外律师业务机遇与发展研讨会。年,主办律师服务“一带一路”高峰研讨会,全国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律师协会参加,共同为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献计献策。

深度调研行业“走出去”现状

“努力做到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到哪里,涉外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年,国家司法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对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而要想推动行业“走出去”,摸清现状、研讨应对之策是必经之路。为此,-年,市律协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律师事务所公开数据梳理、典型案例分析、深度访谈及政策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调研活动,相继发布《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与《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通过调研,市律协掌握了北京律师事务所开展涉外业务的情况与跨境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律师事务所主要采取直投直营、与外资律所联盟或联营、开设法律服务公司、加入国际性律所联盟、与境外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备忘录等模式开展国际业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12月,北京有35家律所设立了境外分支机构个,遍布8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老挝、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黎巴嫩、捷克、埃及等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有25家律师事务所的74个境外分支机构已经通过北京市司法局审查并予以备案。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与以前相比,北京律师事务所虽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受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司法环境不稳定等各种因素影响,律所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尚不能满足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李凯对此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在税收、外汇等领域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北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分支机构的扶持力度。

众所周知,涉外法律服务涉及到的业务领域、产业类型以及程序环节多且复杂。自年起,市律协从全市范围内收集并筛选优秀案例,推出了《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系列,所包含的个涉外法律服务案例涉及判决和裁决的境外承认与执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海外并购、知识产权争议以及海外建筑工程纠纷等14个业务领域。

通过梳理案件代理过程,分析各案的争议焦点,多层次、多角度解读了涉外法律服务项目的难点与亮点,不仅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治保障范例,也为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提供实践经验。

扩充涉外律师人才库

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比较匮乏是制约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据市律协统计,目前,全市有涉外律师余人,占律师总数的9.49%。全国律协“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中,有北京律师21人,占中方84名律师的25%。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中,有北京律师45人,占总数的7.1%。

此外,市律协还建立了涉外律师人才库,经过近两年不断扩充,入库律师已超过千人,律师执业范围涵盖了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跨境投资、金融与资本市场、能源与基础设施、海商海事、跨国犯罪与追逃追赃、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民商事诉讼与仲裁、涉外劳动用工合规与诉讼等十大类专业领域。

这是市律协多年来重视专业培训的成果。如今市律协已建立起一套以涉外法律业务为主线,覆盖法律英语、专业知识、执业技能、业务能力、工作方法、礼仪着装等多方面的立体培训体系。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进北京律师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支持,市律协近年开展了“扬帆计划”培训项目,针对“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需求设计、开展培训。截止目前,项目已开展六期培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律协创新项目培训方式,开展线上培训,相继与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合作举办“法律英语写作”在线课程培训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举办“涉外合规与争议解决”法律实务培训班,获得了参培律师的一致好评。

▲年11月30日,市律协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扬帆计划之百人培训第四期“‘一带一路’争议解决法律实务培训班”

在此前的行业调研中,市律协发现通晓小语种的涉外法律人才仍比较匮乏,制约了律所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因此,市律协今后将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erzibiganga.com/lshg/8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