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热点APEC领导人第26

你了解APEC吗?

高考又该如何来考呢?

快一起跟小编来学习吧!

一、时政背景

1.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缩写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2.亚太经合组织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它的成立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

4.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巴新莫尔兹比港举行。

二、学科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亚太经合组织应该继续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为亚太经济一体化谋划新愿景,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吸引外资的大部分均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是区域合作的受益者。与此同时,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也为亚太经合组织注入了独有的活力和动力。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中国政府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积极与包括亚太经合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合作,通过双边、多边和地区性合作等各种渠道,为助推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了力量。中国已成为区域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亚太国家共同发展,为本地区人民创造更多机遇。虽然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互利互惠的多边经贸关系,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要仍然立足国情和经济实力。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6.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历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因为国际贸易规则应当由各方通过平等协商加以确定,而不应由一两家说了算。贸易规则的制定不应政治化,或将其从属于某种政治目的,那样既无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也不符合各经济体的共同利益。

7.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亚太乃至全球,经济深层次难题的破解之策就在改革创新。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8.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当前存在的各种区域或次区域贸易安排,都应当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都应当包容,而不是排他。中国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9.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国正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25年来,同各成员携手走过的是一条聚焦发展、共谋繁荣之路,是一条持续开放、深度融合之路,是一条锐意进取、勇敢创新之路,是一条互敬互助、共同发展之路。

(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引领下,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各成员国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2.文化的多样性。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思想,中国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倡导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在APEC会议上一贯的态度和主张。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加强经济贸易往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要勇立潮头、积极行动,在商贸往来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5.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国自古讲求和而不同、敦亲睦邻,同亚洲各国文化深度契合。

7.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中国倡导提出了以全政府行动、全社会参与、全区域合作的方式,实施以实现生命全程健康与福祉、促进亚太地区安全、经济增长与发展为目标的“健康亚太”倡议,得到各方积极赞同,并得到了亚太区域内工商界的积极响应。

8.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亚太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互联互通建设加速推进,呈现百舸争流的强劲势头。亚太经合组织应该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迎来亚太地区新一轮大开放、大融合。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9.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亚太经合组织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积累,将愿景变为现实,实现横跨太平洋两岸、高度开放的一体化安排,为亚太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10.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坚定信心、主动调整,经济增速仍然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5%以上。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0年来,越来越多的亚太地区国家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从贫穷落后走向发展振兴,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要推动建立覆盖整个亚太的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确保年实现全面联接的目标。

12.想问题、办事情,要抓好重点和关键。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经济,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民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1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服务业合作等目标并非易事,要考虑到各国的国情。这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14.发扬创新精神。要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为亚太引领世界经济创造动力。要抓住关键问题,精准发力,深化服务业合作,补齐这一长期短板。要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打造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增长点。

三、相关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吸引外资的大部分均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是区域合作的受益者。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亚太经合组织注入了独有的活力和动力。亚太乃至全球,经济深层次难题的破解之策就在改革创新。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中国正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25年来,同各成员携手走过的是一条聚焦发展、共谋繁荣之路,是一条持续开放、深度融合之路,是一条锐意进取、勇敢创新之路,是一条互敬互助、共同发展之路。

材料二亚太地区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5年来,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与该组织各项活动。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会动摇;坚持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中国提出了许多积极、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张和倡议,并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挥着极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通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如何助推亚太经济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处理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关系的依据。

答案:

(1)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吸引外资的大部分均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是区域合作的受益者。通过强化对外开放,为亚太经合组织注入了独有的活力和动力。

②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国正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以来,同各成员携手聚焦发展、共谋繁荣,持续开放、深度融合,锐意进取、勇敢创新,互敬互助、共同发展。

(2)①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亚太地区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这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平等性原则。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交政策。中国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与该组织各项活动。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会动摇;坚持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③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提出了许多积极、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张和倡议,并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挥着极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通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标签:时政热点

?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erzibiganga.com/ddts/4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