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底钩沉历史篇燃烧的西南太平洋1日军南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豪情万丈地发出了“重返菲律宾”誓言的 在澳大利亚却发现他面对的局势异常险恶。日军一路高歌猛进,攻陷了包括拉包尔在内的一些列重镇,莫尔兹比港也是摇摇欲坠。防御空虚的澳大利亚门户顿开,达尔文港也遭空袭。澳军高层甚至已经做好准备放弃澳大利亚大部分国土,坚守东南海岸直至增援。尽管 决意死守莫尔兹比港,此时只有奇迹才能拯救莫尔兹比港,拯救澳大利亚。

?拉包尔失陷

自从一战结束以来,东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均在名义上属于大英帝国,但是由同为英联邦成员的澳大利亚代管。这一系列岛屿中,新不列颠岛(NewBritain)最东北端的拉包尔(Rabaul)如同一颗核桃的内核,被新爱尔兰岛(NewIreland)、新不列颠岛大部、海军上将群岛(AdmiraltyIslands)、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东新几内亚(EasternNewGuinea)从各个方向围住。控制了拉包尔,就是控制了整个南太平洋区域的心脏。

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是首先占据拉包尔,将其发展为一个重要的海空军基地,再以此向南方和东南进发,控制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PortMoresby)和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图拉吉岛。从这些前进基地,日本海空军可以维持对澳大利亚的空袭和封锁,并且进一步占领斐济等东南岛屿,彻底切断澳大利亚和美洲之间的航运。从防御的角度上讲,部署在这些基地的日本航空兵可以保护拉包尔不受袭击,使得日本本岛-特鲁克-拉包尔-莫尔兹比港的补给链条得以保全。

受到澳大利亚代管的东新几内亚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从年一直到战争结束,这一区域都会是双方交战的重要战场

然而,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帝国军团(AustralianImperialForces,简称AIF,这里的“帝国”指的是为大英帝国效力)的四个师(第6、7、8、9师)均在地中海战场作战,驻守澳大利亚国内的仅有几个刚刚改编为正规部队的民兵旅(Militia,澳大利亚本土防卫部队)。随着美军在菲律宾的颓势愈发明显,澳大利亚总理约翰·卡廷(JohnCurtin)急忙与丘吉尔交涉,要求四个AIF师立即归国,保卫澳大利亚。由于此时的地中海战场也正在相当关键的阶段,四个AIF师被拖延到了几乎 ,只有第8师迅速返回了太平洋战场。然而,这个师的大部分部队在丘吉尔的劝说下被部署到了马来亚,只有第2/22营和附属的1,人被部署到了拉包尔,代号“拉克部队”(LarkForce)。

(注:此处介绍一下二战中澳军的编制。澳军使用英联邦通用的一师三旅九营制度,也就是说旅,Brigade相当于美军的团,Regiment。然而澳军的师编制是相当灵活的,不同的旅、甚至营经常归属于不同的师指挥。因此,澳军的步兵营编号是全部进行大排名的。其中编号中带有“2/”的,例如2/22营,就意味着是AIF的部队。因为二战中的AIF是“第二澳大利亚帝国部队”,承袭自一战的“ 澳大利亚帝国部队”,因此使用“2”代表“SecondAIF”)

年1月22日夜,经过了数日空袭取得了 制空权的日军终于在拉包尔区域的克拉维亚湾(Karavia)和辛普森港(SimpsonHarbour)直接登陆。登陆部队是刚刚占领了关岛,以第55师团的步兵部队为主的南海支队,指挥官为堀井富太郎少将。

堀井富太郎和他麾下的南海支队将是之后很长时间里日军在新几内亚方向的主力

缺乏准备且完全被切断的“拉克部队”无心恋战,仅仅在几处进行了战术性抵抗之后就在1月23日化整为零逃进了拉包尔西边的山区,将拉包尔城、机场和辛普森港丢给了南海支队。最终,在日军的围追堵截下,2/22营只有余人逃到了澳大利亚。其余人员中,余人被俘生还,人投降后被日军在托尔种植园(TolPlantation)屠杀,28人阵亡。南海支队的代价仅仅是16人阵亡,49人受伤。就这样,南太平洋最重要的重镇拉包尔几乎被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澳大利亚的危机

这样的军事灾难在新几内亚以西的东南亚反复重演:至年2月15日,马来亚的64,名盟军士兵投降,其中包括澳军第8师15,人的全部主力。荷属东印度的婆罗洲岛(Borneo)、西里伯斯岛(Celebes)、苏门答腊(Sumatra)、安汶岛(Amboina)也在同期失陷;帝汶岛(Timor)于2月20日遭到日军进攻,爪哇岛(Java)也在3月9日最终失陷。自此,荷属东印度除了西新几内亚岛以外的全部领土都被日军占领,澳大利亚西北方向的屏障荡然无存。

年一月到二月日军征服荷属东印度的行动:日军在战争初期打了一场漂亮的两栖闪电战,瞬间击垮了还没反应过来的英联邦和荷兰部队

同时,就连澳大利亚本土也不安全:年2月19日,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艘航母的36架零战、71架九九舰爆和81架九七舰攻突然袭击了几乎毫无防备的达尔文港。在32分钟的空中扫荡中,当地澳大利亚皇家空军(RoyalAustralianAirForce,简称RAAF)的10架P-40战机中有9架被击落、另外还有11架其它飞机被摧毁。

达尔文港空袭中被击毁的澳军P-40B战斗机

扫除了空中障碍之后,日本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从10:00到11:00对达尔文港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的空袭。此时的港口中淤积了46艘大小船只,而且由于港口工人在罢工,大部分还都满载着物资。几乎没有遭到任何还击的日军机群尽情地破坏了港内的船只和港口的设施。待到日本舰载机扬长而去之时,包括美国皮尔里号驱逐舰(USSPeary)在内的9艘船只已被击沉、12艘遭重创,港口也化作了一片火海。中午,27架日本陆军航空兵的九六陆攻和一式陆攻又对周围的军事机场发动了攻击,摧毁了6架澳军的哈德森(Hudson)式轰炸机和一架美军的B-17。

日军战机拍摄的规避轰炸中的盟军船只:其中几艘已经被击中,冒出黑烟

满载着油料和爆炸物的澳大利亚商船被日本炸弹击中后殉爆;前方死里逃生的军舰是澳军的德拉林号护卫舰(HMASDeloraine)

这次空袭造成了人死亡,多人受伤,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重要港口达尔文港也被暂时弃用。日军的代价仅仅为四架飞机而已。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达尔文港的空袭所造成的震撼不亚于偷袭珍珠港。直至年11月,达尔文港还将遭受到62次日军空袭,不过这些空袭的破坏性远不如这次日军舰载机的袭击。

雪上加霜的是日军在3月8日凌晨占领了新几内亚北岸的莱城(Lae)、萨拉毛亚(Salamaua)一线,正式在新几内亚建立了前进基地。从这里起飞的日本飞机可以轻松地袭击莫尔兹比港,为登陆作战创造条件。在这个区域内无兵可用的盟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建立基地。仅有一个排的AIF部队和数百名缺乏训练的新几内亚士兵赶忙撤进西边山中的瓦乌(Wau)地区,依托着山地和当地的简易机场进行长期抵抗。反倒是美国的列克星敦(Lexington)和约克城(Yorktown)号航空母舰的架舰载机于3月10日空袭了日军滩头,击沉三艘运兵船和一艘扫雷舰,击毙名日军、击伤人,美军仅损失了一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然而,这一袭击并未能延缓日军建造机场的进度。到了3月15日,日军的零战已经开始被部署至莱城,海军守备部队也接替了陆军南海支队。

3月10日从约克城号上起飞攻击日军登陆部队的TBD“蹂躏者”鱼雷机。远处可见一艘日军船只被命中后燃烧冒出的黑烟

新几内亚的地图:可见莱城-萨拉毛亚(Lae-Salamaua)处于拉包尔(Rabaul)和莫尔兹比港(PortMoresby)的中间位置,是进攻后者的理想跳板

日军这一系列的迅猛攻势造成了澳大利亚从民众到高层的恐慌。澳军参谋们甚至已经做好了放弃澳大利亚大部,集中防御东南海岸的准备。事实上,日本陆军早就否决了海军提出的进攻澳大利亚本土的建议,因为陆军的参谋们认为这一行动至少需要10个师团的兵力。尽管如此,澳大利亚的情况仍旧十分险恶。日军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占领莫尔兹比港(MO作战),以及斐济、萨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FS作战),一举切断澳大利亚的生命线。倘若莫尔兹比港真的被日军占领,那么澳大利亚北岸的大部分城市都将处于日军的长期空中打击范围内,到时候达尔文港空袭都只怕是小巫见大巫。

日军在战争初期对整个南太平洋区域的进攻:虚线表现的是日军可能的进攻目标。可见澳大利亚本土和东边的补给线已经完全暴露

虽然在三月就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总指挥的 将军改为全力坚守莫尔兹比港,但是这一计划何谈容易!此时的莫尔兹比港守军仅有寥寥3,人而已,况且大部分都是非战斗部队或者毫无战斗经验的澳大利亚民兵部队。倘若这时日本南海支队全力攻击莫尔兹比港,第二个拉包尔式的惨败恐怕不可避免。这时,只有奇迹才能拯救莫尔兹比港守军。日军高层的错误决策和美国海军将在珊瑚海缔造这个奇迹。

?奇迹般的喘息:珊瑚海海战

年3月中旬,刚刚占领了莱城-萨拉毛亚区域的南海支队迫不及待地想要进攻兵力空虚的莫尔兹比港。然而,日军的全部六艘主力航母却在三月末到四月初进行了后来饱受争议的印度洋空袭。尽管这一行动将英国皇家海军赶到了非洲东部,但是日本陆军却无力在战略上向西取得更大突破。同时,这一战术性胜利的战略代价是巨大的。在南方,日军被迫延迟了攻击莫尔兹比港、所罗门群岛和斐济的行动,美军航母也得以休养生息,保存实力。很快,日军就将吞下这致命拖延的恶果。

终于,返回了太平洋并且接受了补充的日本海军开始了从海上运输陆军南海支队占领莫尔兹比港的MO号行动。按照计划,由井上成美指挥的翔鹤、瑞鹤两艘大型航母将从远处为登陆船队护航并且消灭任何出现的美军航母。祥凤号轻型航母将直接掩护由陆军南海支队和海军吴第3特别陆战队组成的登陆部队。按照计划,登陆部队将在5月4日离开拉包尔,然后在5月10日攻占莫尔兹比港。

打好了如意算盘的日军指挥官们殊不知,美军的情报部门早已掌握了这次行动的种种迹象。于是,弗莱彻尔(Fletcher)海军少将率领以约克城、列克星敦两艘航母为首的舰队驶入新几内亚以东的珊瑚海海域,准备拦截日军的登陆舰队。5月4日,美军舰载机首先攻击了登陆所罗门群岛中图拉吉岛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详见图拉吉之战一文)。5月6日,美军B-17又发现了日军的登陆舰队。至此,双方指挥官都清楚世界海战史上 次航母对战在所难免。

珊瑚海海战态势图:可见美军的航母编队一度跑到了日军主力航母和登陆部队中间

阴差阳错的是,从5月6日到7日,双方都对对方航母的位置进行了误判。美军一架B-17的飞行员错误地将日军登陆部队判断成了航母编队,而日军侦察机也将美军的油轮尼奥肖号(Neosho)和驱逐舰西姆斯号(USSSims)错误识别成了一艘航母和一艘巡洋舰。于是在5月7日,双方航母均放飞了全部舰载机攻击错误的目标。清晨时分,全力以赴的日本舰载机失望地发现目标仅仅是一艘油轮和一艘驱逐舰,于是快速击沉了两者后返航。美军舰载机同样在10:40发现了日军轻型航母祥凤号。不过翔凤号此时仅有8架战斗机在空中巡逻,于是一拥而上的美国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以三架被击落的代价将其击沉。翔凤号也成为海战史上 艘被航母舰载机击沉的航母。傍晚时分,日军第二攻击波的九七舰攻终于找到了美军的两艘航母,但是却被美军的F4F“夜猫”战斗机从高空偷袭。一番混战之后,3架F4F和9架九七舰攻被击落,当天的战斗也暂告一断落。经过了一天的乱战,双方各有损伤,但是却也都摸清楚了对方主力航母的大概位置。

被命中瞬间的日军轻型航母祥凤号。不久后,祥凤后就将作为二战中日军损失的 艘航母沉入海底

5月8日清晨8:20,双方的侦察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的航空母舰,随即双方的航母几乎如同镜面般进行了同样的准备,放飞了全部舰载机。大约11:00,双方的攻击波同时展开攻击:美军的SBD俯冲轰炸机成功命中翔鹤号甲板三次,摧毁了其起降飞机的能力。日军的老手们命中列克星敦号两弹、约克城一弹,造成前者大火。经过数次灭火未果之后,列克星敦号下达了弃船的命令,并且最终在傍晚沉没。然而,只剩下一艘航母还具备战斗力的日军也忌惮约克城的进一步攻击。于是,MO号行动中止,登陆舰队返回拉包尔,日军拱手让出了攻陷莫尔兹比港的 机会。

遭到重创的日军翔鹤号航母:珊瑚海海战的打击使得翔鹤、瑞鹤两舰错过了中途岛海战,造成了决定性的后果

被日军命中数小时后弹药库殉爆的列克星敦号航母:列克星敦号的沉没对于年初的美国海军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日军攻击下急忙躲避的约克城号航母:凭借着美军强大的修理能力,身中一弹的约克城号赶上了中途岛海战。日军的翔鹤、瑞鹤号却错过了中途岛海战

这场战役就规模而言,双方的损失都不小。日军的三艘大小航母和美军的两艘主力航母都一沉一伤,美军共损失65架飞机,日军则损失了69架飞机。从战术上讲,因为列克星敦号远比翔凤号大,日军算是赢得了一次战术性胜利。然而,由于翔鹤被击伤、瑞鹤舰载机损失过大,两舰都缺阵了之后决定性的中途岛海战。反倒约克城号经过了修理赶上了中途岛战役。对于南太平洋局势而言,珊瑚海海战的意义更加巨大。此时的莫尔兹比港并没有收到实质性的增援。倘若训练有素的日军南海支队顺利登陆,恐怕莫尔兹比港是凶多吉少。因此,从战略上来讲,珊瑚海海战彻底打乱了日军的部署,给 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中途岛海战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对于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盟军而言,珊瑚海之战不亚于一个奇迹。

?排兵布阵:抢占布纳

利用珊瑚海海战制造的关键战略喘息,澳军急忙加强了针对新几内亚的防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时西南太平洋战区内的大部分陆战部队都是澳军,澳大利亚军队总指挥官托马斯·布莱梅上将(ThomasBlamey)就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地面部队总指挥。此人水平一般,跟 的关系也谈不上亲近,但是却有着丰富的指挥经验。航空兵和海军指挥官则分别是布雷特中将(Brett)和利里海军中将(Leary)。但是 与这二人的关系十分紧张,不久之后两人都将被撤换。

终于,在布莱梅和 的指挥下,澳军部队开始抵达新几内亚的关键位置。

新几内亚东南部的巴布亚半岛(Papua):最右下角的海湾是米尔恩湾(MilneBay),莫尔兹比港(PortMoresby)位于左侧,布纳-戈纳区域(Buna-Gona)则位于这幅图的北岸比较靠左的位置。莫尔兹比港和布纳-戈纳区域的中间的是陡峭的欧文-史丹利山脉(Owen-StanleyRange)

经过了珊瑚海海战,盟军意识到控制新几内亚东边海空的重要性。于是,澳军第7旅(Militia民兵部队)于7月2日被部署至岛最东的米尔恩湾(MilneBay),修筑了机场并且随时准备抵御日军的进攻。澳军的P-40战斗机马上也被部署至机场。这一区域的战略重要性将在之后凸显。在莱城-萨拉毛亚当面,澳军AIF第5独立连于5月26日被空运至瓦乌(Wau)的简易机场,随即编成坎加部队(KangaForce)。这支部队两次突袭日军,分别击毙60和40名日军,却因兵力不足被迫撤回瓦乌。

年科科达小径战役结束之后的第39民兵营:这些缺乏训练的澳军士兵却成为了在科科达小径上迟滞日军进攻的 道防线

,澳军第30民兵旅下属的第39营和当地原住民组成的巴布亚步兵营(PapuaInfantryBattalion,简称PIB)被合编为了马鲁布拉部队(MaroubraForce)。按照代号为“天意”(Providence)的计划,这支部队应该在7月7日启程从莫尔兹比港沿着 的科科达小径(KokodaTrack)越过欧文-史丹利山脉(Owen-StanleyRange)抢占布纳-戈纳区域,避免日军在此登陆,同时修筑机场用来攻击莱城-萨拉毛亚区域。很明显,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兵贵神速,要抢在日军登陆之前控制布纳-戈纳区域。

澳军第30民兵旅的指挥官们:左二为旅长波特尔(Potter)准将

然而,马鲁布拉部队却拖延许久才开始磨磨蹭蹭地翻越极为陡峭的欧文-史丹利山脉。反倒是刚刚经受了中途岛打击不久的日军迅速行动,抢占了布纳-戈纳区域。7月22日,由南海支队的第联队第1大队为核心组成的横山与助部队在布纳和戈纳中间的巴萨布亚(Basabua)登陆。在这里警戒的只有格莱海姆斯拉瓦上尉(Grahamslaw)和他手下的几名巴布亚士兵。见此架势,几人溜之大吉,赶忙通报情况。随后的盟军空袭仅仅击沉一艘运输船和一艘驳船。马上,日军登陆的1,人中的战斗部队迅速向南推进,留下工程兵等巩固滩头。到了8月18日,包括整个第步兵联队在内的南海支队登陆完毕,支队长倔井富太郎少将接手指挥权。第5师团的第41步兵联队也被派来加强南海支队。

格莱海姆斯拉瓦上尉和巴布亚士兵

很快,横山部队就将向南推进,与澳军第39民兵营展开一系列的战斗,从而拉开了异常艰难、持续数月的巴布亚战役的帷幕。

科科达小径:以莫尔兹比港为一端、布纳-戈纳区域为另一端:在之后的几个月内,盟军将在这条地狱般的小径上对日军的进攻势头进行逆转,随即吹响反攻的号角

经过了珊瑚海海战的致命拖延,日军现在只能选择从北边越过科科达小径的崇山峻岭威胁莫尔兹比港。至此,日军急风骤雨般的南进攻势终于变成了艰难的爬行。马上,在科科达小径上和米尔恩湾的泥地里,日军将抵达他们向南扩张的终点。

注:历史图片、地图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erzibiganga.com/jtqk/3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