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人的骄傲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祖籍湖

文/杨恩义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名单中,彭桓武的名字赫然在目。这位大功酬志、功成不露、淡泊名利的著名科学家原来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与王淦昌、郭永怀组成我国核武器设计制造的最初的三大支柱,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彭桓武住所的墙壁上有他16年前写的七律《七十自况》:

少小离巢自学飞,省垣故国识芳薇。华园六载登堂座,云海多年入室帏。众木喜看撑大厦,群禽协舞映朝晖。一场霪雨风平后,韧翼总凭余热挥。

这首诗如一部高度浓缩的人生传记,记载着他求学、创业、矢志报国的精彩历程。

海外求学

彭桓武,年l0月出生,湖北麻城人。其父彭华清曾任长春县知事,因不满当局,辞去官职,致力于教育和慈善事业。

彭桓武4岁入学,成绩优秀。在上初中之前,自学了《史记》和《汉书》部分章节,父亲彭华清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他的影响很大。

年6月,彭桓武入自强学校。

这所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很多,党员也很多,爱国思潮非常高涨。后来任民盟第三、四、五届中央副主席的楚图南这时在该校当老师。马天安、马俊及后来被日本人杀害的李光汉校长,这一时期均在该校任职。

年夏,彭桓武考上了北平汇文中学。年9月,彭桓武以总分第7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奋发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彭桓武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周培源先生指导下完成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地球上单摆的摆动周期是多少?》,漂亮的论文答辩使彭桓武顺利地进入了周培源先生的研究生行列。

“七七”事变后,彭桓武到昆明大学理化系任教员,边教书边等待深造机会。年3月,在周培源先生的指导下,彭桓武报考“英庚款”理论物理名额研究生。彭桓武不愧为清华大学四杰(另三杰是杨振宁、王竹溪、林家翘)之一,不愧为物理系骄子: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剑侨大学物理系。周培源教授对彭桓武说:“你上爱丁堡大学吧,那里有马克思·波恩。”

波恩是量子力学理论的尊基人之一.彭桓武是马克思·波恩的第一位中国弟子。彭桓武的同学中,除了英国人,还有德、法、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的人。后来参加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大名鼎鼎的福克斯这时也在波恩门下与彭桓武同窗。

年8月初,彭桓武与留学伦敦帝国学院的王大珩等人相约一起跨越海峡,找到巴黎大学镭研究所的钱三强。钱三强的导师是科学家玛丽·居里的长女伊莱娜·居里。

小憩之后,彭桓武等人决定再去德国首都柏林,透过德国和苏联时近时远的会谈,他们当时己经感觉到世界不太平。将分手时,钱三强对彭桓武说:“到了柏林看到我的电报就马上返回——不论我电报写什么。”

彭桓武等人到柏林,受到在那里留学的何泽慧的热情接待。8月23日,苏、德在莫斯科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一大早,他们接到钱三强发自巴黎的加急电报:见电速回。彭桓武、王大珩等人买了当日的火车票,迅速离开了柏林,直奔巴黎,旋即转车到英国。次日得知,他们乘坐从巴黎出发的火车正是大战前最后一趟直达伦敦的车,彭桓武从伦敦返回爱丁堡的第二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年春,彭桓武圆满完成了毕业论文,得到导师波恩的高度评价,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但是,彭桓武对自己的论文不满意。他对波恩说:“我只做了一半。”波恩说:“如果你都做了,就不能给你哲学博士,而是给你科学博士了!”

年8月,经马克思·波恩推荐,彭桓武到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的研究学者,在著名科学家埃尔温·薛定谔领导下的理论物理所工作。薛定谔也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是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年8月到年7月,彭桓武和海特勒、哈密顿合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宇宙线现象进行了较系统的解释。这些成果中最著名的是HHP理论:HHP理论以三位作者姓名的头一个字母命名,其主要工作出自彭桓武之手。它发展了量子跃迁几率的理论,用能谱强度首次解释了宇宙线的能量分布和空间分布。在这个理论中已经出现了后来被称为戴森(DYSON)方程的方程。

年夏,彭桓武以论文《量子场论的发散困难及辐射反作用的严格论述》顺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他所论述的问题是当时物理界认为的最大的问题。同年,彭桓武与波恩合作以关于场的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的一系列探索性工作,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年夏,战后的第一次基本粒子会议在剑桥大学举行,彭桓武应邀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他与来自法国的钱三强和何泽慧相遇,并在会上聆听了由钱三强宣读的何泽慧撰写的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论文。更让彭桓武高兴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他除了遇到胡济民、梅镇岳、胡宁、吴大猷等我国许多著名物理工作者,还有幸与周培源导师相会。

毅然回国

年秋冬时节,彭桓武冲破一切阻挠,踏上了东归的海轮。船到香港,中共地下党员周绮霖在码头上迎接彭桓武。不日,彭桓武到上海二姐彭楚秀家作短暂停留之后,便到上海数学研究所与时任所长的陈省身深谈,表示自己归国后教书育人,为祖国效力的决心。

他在南京中央研究院、清华大学作了学术报告和向萨本栋院长、梅贻奇校长话别后,就匆匆踏上了去云南大学的旅程。

年5月初,他得到严济慈的帮助,到达北平。第二天,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同志来到清华大学看望他,并问他生活有没有困难。

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彭桓武、钱三强、吴有训、何泽慧等人成为我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拓荒者。彭桓武一边从事物理所的组建和课题研究工作,一边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课,指导研究生工作。彭桓武门下不乏高才生,如:黄祖洽成为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的主要设计者,周光召在两弹理论设计中功勋卓著,金南星、唐懋荧、张继恒、严肃以及后来彭桓武所带的研究生在发展我国核事业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彭桓武还运用他精湛的理论物理知识,丰富的研究工作经验,应用热传导、弹性力学的知识从理论上计算,建立物理模型,简化了数学计算,举重若轻,求出高温加热中钢锭的安全直径。同时还证实这个苏联经验适用于炭钢而特殊合金不能采用。彭桓武参与了我国钢锭高温热处理第一个规程的制订,完成了论文《高温加热中钢锭的安全直径》。由于这些突出贡献,彭桓武被誉为新中国理论物理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第一人”。

为了加快我国原子能和核物理项目建设的步伐,年10月,彭桓武以中国特派实习生的身份乘中国国际航班飞往莫斯科;同机一起去的有他的学生黄祖洽,他们的任务是向老大哥学习核反应堆理论。在异域学习,彭桓武的时间抓得非常紧,看资料,参加学习报告会,还要代表中国前往设在杜布纳的联合原子核所开会,与各国的科学家交流学习。

半年的时间里,彭桓武他们掌握了反应堆理论。在对苏联援建我国那座反应堆进行独立的物理计算时,在国内已钻研了一年中子运输理论——反应堆的理论基础的黄祖洽还纠正了设计书中的一个错误。后来移交时,苏方认为反正中方已经可以设计了,不把设计书交给中国。

从苏联回国后,彭桓武全面负责原子能、核物理研究的学术理沦工作,同时协助钱三强搞好组织指挥。年10月,中央批准选址北京西南远郊坨里地区,兴建一座原子能科学研究新基地。年6月后,彭桓武受命搬进坨里全面主持、负责原子能反应堆工程。

年冬天、彭桓武领队代表中国前往印度参加亚洲第一座反应堆开堆典礼。年6月13日,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达到临界开始运转,彭桓武、黄祖洽作为理论物理师开堆值班。

原子能反应堆工程,给我国原子能研究事业带来了辉煌,一时间,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等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都前来视察参观,表现了极大的关怀和殷切的希望。

从核反应堆的开堆运转的正常情况看,研究制造核潜艇,增强我国海防实力的计划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于是中共中央决定,由二机部下达研制核潜艇动力堆的任务,彭桓武欣然受命,负责核潜艇动力堆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堆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任科技领导小组组长。不久,一支由多名科研工作者组成的科研队伍陆续开展了堆设汁、堆物理、堆材料、材料防腐、元件工艺、热工水力、自动控制等一整套有关堆工程的科技研究工作。

这时,世界上只有美国和苏联的核潜艇建成下水,他们对研究技术严格保密,彭桓武带领的科技人员面临的困准和担子的份量可想而知。但他们不畏艰难,刻苦攻关、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于年6月提出了《核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草案)》,虽然国家计划调整放缓了“核潜艇动力堆”工程,但这一草案为年工程重新上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两弹巨擘

年初春的一天,周总理派专车接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三位科学家进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说:“我们刚刚起步的国防尖端事业,需要尖端人才,需要第一流的科学家,你们当之无愧,党和人民寄希望于你们啊!”周总理对科学家们服从祖国需要,加入到核武器研究行列中来非常赞许。

周总理亲切地询问彭桓武老家何处。彭桓武回答:“父母亲是湖北麻城人,我出生于长春。”

周总理继续对彭桓武说:“这一次,调你去研制原子弹,可是一项政治任务啊!”彭桓武握着周总理的手连连点头,无言的回答,显示无限的坚毅和极大的信心。

周总理一席话,让彭桓武记住一辈子。从此,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成为我国核武器原子弹研制的最初的三大支柱。

很快,他们就组织展开了紧张的研制工作。他们手下的骨干力量还有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黄祖洽、于敏、龙文光、杨承宗、王承书、周毓麟等。

不久,彭德怀、陈毅等老帅们都到核物理研究基地看望科学家们,陈毅元帅握着彭桓武的手高兴地说:“有你们科学家撑腰,把原子弹造出来,我这个外交部长也好当了!”

为了尽快完成这伟大的历史使命,为了使国家尽快强大起来,彭桓武、郭永怀忘我工作,斗志昂扬,他们带头在讲座会上各抒己见,在黑板上写着一个又一个的计算公式,以他们深厚的理论基础启发着、活跃着年轻人的思路……

大量的分析和计算之后,从纷纭的数据之中,一个个在当时文献和资料上找不到的公式终于被列出来了,一个繁复的联立非线性偏方程组由这些天才而勤奋的探索者创造出来!

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方程组几乎不可解!大量的计算工作只靠法国的手摇计算机,每秒10次。苏联的乌拉尔先进一些,叫电动计算器,不过每秒次,算一个除法要分好几步走,若要开方,还要查巴罗表。

彭桓武运用他强有力的理论手段,把复杂的方程组予以简化,完成了原子弹反应过程的粗估计算,科学地划分了反应堆反应过程的各个阶段,提出了决定各反应过程特性的主要物理量,为掌握原子弹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物理图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彭桓武除了领导理论方面的攻关外,还在科技大学担任着两门课,另外,还带六个毕业生。教育部规定一个教授的工作量是两门课或六个毕业生。彭桓武干的两个教授的工作都是在业余时间里完成的。

攻关在继续,中央领导深知科学家的辛苦、疲劳和营养不足。一天,彭桓武、钱三强、王淦昌、郭永怀、邓稼先等走进人民大会堂宴会厅。

突然,掌声响起来,周恩来、陈毅、聂荣臻走进宴会厅。聂荣臻举杯宣布:“会议开始;各位辛苦了,为感谢大家,总理要我和陈老总请大家来开会,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吃肉!”乌兰夫敦促身边的彭桓武吃肉。

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不会忘记彭桓武等科学家对国家的一片忠诚。

当原子弹理论方案陷没在迷雾之中,科学家们在A方案和B方案之间举棋不定时,彭桓武请周光召复查邓稼先小组B方案的计算数据。周光召在复查时发现年轻人的计算是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问题出在表达方式上,而不是结果有错误。周光召向彭桓武一一说明了检查结果,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终于从迷雾中走出来。

点火装置,在原子弹的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彭桓武作为第四委员会主任,亲自领导并参加了中子点火装置的研究设计工作。他和钱三强、何泽慧、王方定及原子能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把生死置之度外,设身处地,做一比二核装置集合爆炸试验工作直至成功。

年3月,第一枚原子弹理论方案正式出台。理论方案出台后,便是按图纸生产了。原子弹的主要部件铀芯、浓缩铀球。世界上被科学家称为难以捕捉的铀-的生产面临安全和是否成功的问题。为了使浓缩铀厂尽快投人生产,作为核工业部临界安全小组第一任组长的彭桓武奉命去甘肃某地解决临界安全的问题,他赶到生产现场加班加点直至通宵达旦,拿出了安全生产具体方案。年1月14日,成功生产出铀-,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生产这种产品的国家。

整装待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指日可侍,“零时”到来之际,为了缓解科学家们的紧张情绪,周总理指示身边工作人员刘柏罗和总指挥张爱萍派专机接送彭桓武、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邀清他们进行一次短暂的旅游——去古楼兰国观光旅游,观看原子弹爆炸实况。

面临我国进行的一次“破天荒”的大试验,研究中科学家们争论方案,一次次碰撞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一幕幕地展现在王淦昌面前,他紧张凝重,放心不下。彭桓武却高兴得拍手称好。他是自然之子,要融于大自然,他是浪漫诗人,要走进构思的天国。

在彭桓武的意识里,这次原子弹爆炸没有不成功的。这之前,理论方案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验证,均无丝毫差错,9个月前的缩小尺寸的整体模型爆炸试验,在实践上对理论方案进行了最重要的检验。

终于,广播里传来倒时计数的报读声“10、9、8、7、6、5、4、3、2、1,起爆!”

闪光,强烈的闪光!

比太阳更大更亮的火球欢腾着向上,向上!

一个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柱矗立在试验场中心。

原子弹试验成功啦!

观察区一片欢腾!

彭桓武和陆祖荫站在一起。彭桓武没有叫,也没有跳,更没有与人拥袍……

当蘑菇烟云消退,沸腾的场面平静下来之后,彭桓武才感到一阵酸楚,突然想哭……他想起了周总理和外交部长陈毅元帅的话,原子弹爆炸成功,祖国的强大感随之上升,他激动了!

当晚的祝捷酒宴上,在张爱萍举酒与之碰杯时,彭桓武赋诗一首,以抒发他对祖国国防事业的热爱和这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万端感慨:

亭亭铁塔矗秋空,六亿人民愿望同。不是工农兵努力,焉能数理化成功。

事实上,在原子弹方案诞生之后不久,彭桓武就受命带领着他的队伍悄悄地向新的课题氢弹项目进发了。

落实毛泽东“氢弹要快”的指示,彭桓武立下氢弹爆炸赶在法国人前面的雄图壮志。要完成这一严肃的政治任务,就依赖于氢弹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龙头,设计方案好坏决定事业的成败。

在彭桓武、朱光亚的主持下,邓稼先、周光召组织科技人员,制定了关于突破氢弹原理工作大纲,最终形成三个方案。彭桓武以学术领导人的魄力和智慧,艺术地指导讨论,肯定了亮点,否定了疑点,推出了新的思路,进行了综合升华,形成了新的方案,彭桓武对新的方案有十足的信心。他这个学术权威领导人的态度,为国家领导人下最后决定,加了一个重要砝码。

聂荣臻元帅又一次来到罗布泊,坐镇指挥。年12月28日12时,在一片蓝天下氢弹装置按时起爆……

彭桓武现已86岁,独居生活,怡然自得,时而与人笑风生,时而埋头著述。他添置了电脑,全神贯注地整理自己创作的诗词,以结集出版。同时,应答有关部门高科技课题立项和高科技成果的评选咨询,撰写研究论文。还研究被誉为“数学的女王”的尖端边缘学科——拓朴学。

彭桓武认为,从前科学发展的程度,非线性化的物理问题,线性化后可以得到解答。现在,科学的发展要求直接针对非线性问题时,这就需要拓朴学的方法了。

经常与朋友、同事、甚至学生切磋学艺,回顾我国高科技原子能基地初创时期的战斗场面,彭桓武品味着人生的美丽,他不时闭目低吟他的诗作:

喜迎晚景清真,诗思萦盈。廉颇刀利,太公钩直,又几番壮我征程。愿宁静而致远,求深新以升腾。唯童心不泯,耄耋期颐,总似年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erzibiganga.com/zyjr/9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