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马林诺夫斯基梁永佳何处是桃源

今天是现代人类学开创者马林诺夫斯基逝世75周年,谨以此文纪念。

▲马林诺夫斯基(年4月7日—年5月16日)

费孝通先生一向对马林诺夫斯基既热爱又敬重。说热爱,费马通信最能说明。“二战”爆发次日,费先生从云南致信,慰问这位波兰裔老师,称欧洲战事一定“让马大叔痛心疾首”,形容中国和波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须曾相识”,并请马老师尽快回信报平安。

说敬重,费先生晚年多次论述马氏实地调查的丰功伟绩,并用“时势”解释马氏的成功,认为在一战后的英国,“始终离不开时势的学术已不能在老路上继续下去了,正在呼唤新一代的诞生。马老师的主观条件正好适应了时势的需要。他在年出版的第一本实地调查报告《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使他一举成名,并成了社会人类学新兴一代的代表作”。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第一版扉页

费先生说,此书有划时代意义,勾画出和前代人类学经典《金枝》完全不同的图景:

在他笔下西太平洋小岛上的土人,尽管肤色、面貌、语言、举动果然不同于伦敦学府里的人士,但是他们在喜怒哀乐,爱恨信疑上却并无轩轾。如果你能像马老师那样进入当地土人社会的各种角色,你就会觉得这些老黑和我们当前的左邻右舍并无太大区别。读了《金枝》我们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读了《航海者》就会由衷地觉得四海之内,人同此心,都在过着人间相似的生活,甚至会感叹,人世何处是桃源?

“桃源”的比喻生动地讲明了文化差异背后存在共性的道理。马林诺夫斯基“罗曼蒂克式”的逃避,并非要找到与世隔绝的“桃源”,而是将差异归结为人类的共同需要,以需要代替进化,这正是功能主义的本意。

桃源比喻也不止适用于功能主义,后世对《航海者》的后续研究,虽有结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范式区别,但“互惠”、“让渡”、“等级”、“权力”等概念,皆超越“桃源”的特殊性,探讨“四海之内,人同此心”的命题。

如果说美拉尼西亚民族志在人类学界独占鳌头,那正是因为这里的研究放眼四海,追求普遍性和比较性。费先生用“人生何处是桃源?”的诘问,道出了《西太平洋航海者》和它前前后后的人类学脉络。我将借用费先生的比喻,探讨《航海者》的主要内容、田野方法与后续研究。

▲马林诺夫斯基

主要内容

马林诺夫斯基(—)的履历人所共知。他出身波兰贵族,24岁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博士。后来,他受到弗雷泽(JamsFrazr)《金枝》(GoldnBough)的强烈吸引转向人类学,到伦敦经济学院(LondonSchoolofEconomics)投师威斯特马克(EdwardWstrmarck)和塞利格曼(C.G.Sligman)。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爵士(—)

年他获得去巴布亚新几内亚做研究的机会,一去四年,在一个叫特罗布里恩德的小岛上学会了土著语言,调查了各种风俗,写成了好几本经典著作,有《巴罗马:特罗布里恩德的亡灵》(Baloma:thSpiritsofthDadinthTrobriandIslands[]),《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CrimandCustominSavagSocity[])、《原始心理中的性与压抑》(SxandRprssioninSavagSocity[],李安宅中文版译作《两性社会学》)、《野蛮人的性生活》(ThSxualLifofSavags[],有各种中文版本),《珊瑚园艺与巫术》(CoralGardnsandThirMagic[])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当然是这本《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ofthWstrnPacific[])。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取名希腊神话中寻找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所乘的船只阿尔戈号,主要写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群岛上的一种叫“库拉”的交换制度。马林诺夫斯基第一次到达那里没几天,就注意到了库拉的存在。他主要田野工作地点称为“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位于巴新海岸以东公里的一个环状群岛西部。

▲库拉圈地图

群岛上的居民热衷交换两种东西:一种叫soulava,是用红色贝壳打造的项圈;一种叫mwali,是以白色贝壳琢磨的臂镯,它们统称为vaygu’a,即库拉宝物。除了能在少数仪式中佩戴外,它们没有实际用途。土著人十分看重它们,谁得到的宝物多且名贵,谁的声望就大。很多宝物具有专名,土著人不仅耳熟能详,还能如数家珍般讲一串它们的故事。

▲库拉交换的臂镯

库拉交换的首要规则,是宝物按规定的方向不定期流动。这便在整个环形群岛间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马林诺夫斯基称其为“库拉圈”。两种宝物各有流向,非常明确:项圈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臂镯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如果你站在库拉圈的任意一点上,面对圆心,那么你的左手永远接到臂镯,传出项圈;右手永远接到项圈,传出臂镯。

库拉宝物不能永久占有,只能保留一段时间,最长不过几个月,顶多一年,然后就要在下一次交换中送出去,否则别人会责备你“太慢”。收到库拉的人会得到荣耀和声望,拿到名器更会令整个社区侧目动心,这有点儿像在体育比赛中得到奖杯。

▲库拉交换的仪式过程

库拉交换大多在大型仪式中进行,但要在个人之间结成的“库拉伙伴”中传递。参与库拉的人主要是男子,海外库拉更是只许男子参与,不同村落的参与规模也不尽相同。但参与者“一旦库拉,终身库拉。”由于两种宝物的流动方向一定,所以每两个伙伴之间的交换关系也不能更改。例如,甲根据住地的相对位置,按宝物的流向送给乙臂镯,那么乙就要回给甲项圈,次序不能颠倒。

地位越高,库拉伙伴也越多,酋长多达几十上百,经他之手传递的宝物也比一般人多。一件宝物在库拉圈上循环一周,大致要几年,一般人很少能两次得到同样的宝物。这是因为酋长的伙伴多,经常能改变宝物的流通路径,如同扳道工。

一个人一般是在成年之际,得到父亲或舅舅赠送的宝物,然后他再用这件宝物打入库拉圈,建立自己的伙伴。伙伴有两个,一个送他项圈,一个送他臂镯。库拉伙伴分内陆和海外两种:内陆伙伴主要在自己的亲朋中发展;海外伙伴则是他们在异地的接待人、保护人和盟友。土著人非常害怕巫术、飞妖和食人族等海外危险,所以海外伙伴十分重要,但是每个社区的海外伙伴都有极限。

项圈和臂镯在互赠的时候,珍贵程度应该相当。这由受礼者决定,方式是回赠一件价值相当的礼物。即使回礼不等值,对方也不能拒绝,但可以抱怨,取得他人的同情。实际上,每次送礼并非像人们熟悉的那样彬彬有礼,而是送礼者站在那里夸耀一番自己的宝物,把库拉抛给对方一脸不屑,让对方的随从去捡。受礼者试图贬低宝物的价值,但却不得不坐在地上低人一头。“给出者地位高”这一“四海之内,人同此心”的现象,在库拉圈也不例外。

库拉宝物从来不能马上对换,一赠一回必须隔开一段时间,从几个小时到一年不等。如果手头没有合适的宝物作回礼,你就要在下一次库拉交换的场合送一件次等的过渡礼物,等有了合适的宝物再作正式回礼。如果你得到一件贵重的宝物,你的伙伴们也可以送去索要礼,争取你的青睐。索要礼有很多种,都不属于库拉宝物。

库拉宝物有两种交换场合:内陆交换和海外库拉,后者的交易量最大。实际上,库拉并非“匀速”交换,而是随着一次次海外库拉而做脉冲式流动。海外库拉以“库拉社区”为单位,由临近的岛屿和村落结成,整个库拉圈共有17个库拉社区。同社区的村落订好时间,建造或翻新船只后,一齐开往海外另一个库拉社区。海外库拉的目的是获取库拉宝物,且有竞争意义,所以任何人都不许带宝物,而是要靠巫术获得海外伙伴的青睐。

▲独木舟

海外库拉必须造船。土著人建造的,是一种能承载20多人的轻便独木舟,叫masawa。造船的工序是先把一根树干挖空,两侧绑上围板加高船舷,船头船尾也镶嵌围板,上刻有巫术意义的图案,船身髹漆,船帆则用露蔸树叶织成。另用木棍做一副巨大的浮架绑在一侧船舷上,中间隔开一段距离,这样可以保持船身在水中的平衡。造船需要大量人手,有时全村人都要参加,所以一般由酋长出面组织,他也就成为这艘船的“船主”(toliwaga)。船主有权主持仪式、决定出海人选、取得库拉的最大收益,并有责任施行独木舟巫术。

特罗布里恩德人的母系制度,要求男子必须把自己的农业收获(主要是甘薯)送给自己姐妹的丈夫,所以只有独享多妻特权的酋长才有足够的财力负担建造船只、组织大型仪式等活动的必要支出。此外造船还需要工程专家和巫术专家,指挥整个建造过程。

马林诺夫斯基全程描述了特罗布里恩德和多布之间的一次海外库拉交易。在造船阶段,特罗布里恩德人伐木挖树、绑制浮架、雕刻围板、髹漆堵缝,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巫术仪式伴随。各村船只大致同时造好,然后举行下水礼。下水之后,由出航的船队首领出资,举行食物分派仪式。新舟还要到临近的村落探访,由主人为客人的船只“破脑”。至此库拉船队才真正集结出发。他们先在穆瓦岛稍作停顿,举行一次食物分派仪式。然后穿过惊险刺激的海面,来到安富列特群岛,稍作交易,随即奔向目的地多布群岛。一路上都有船只加入,每艘船只也都不停施加各种巫术,增加速度,回避危险。在抵达多布之前,旅团要在萨洛布沃纳海滩实施祈美、祈安等巫术,争取最多的库拉收获。

多布人是可怕的食人族,但是他们不会吃库拉伙伴。旅团到来的时候,独木舟连成一排,由船队头人指挥,划向他的主要伙伴所在的村落。他在上岸前就会得到第一件库拉礼物,然后法螺齐鸣,岸上的人拿着项圈各自寻找他们的伙伴。接待礼完毕后,船队分头行动,每艘独木舟的船主都把船只带到自己的主要伙伴所在的村落。船主在收足库拉之前,不能吃当地的食物。如果一个人收到的库拉礼物不多,他还会装病博取伙伴的同情,这是一种索要方式。此外,他还会用巫术网罗伙伴交出宝物。

▲海外库拉的旅程

海外旅团还会进行附属贸易。交易物品多为实用目的,一般是家乡的物产或采购来的工业制品。在土著人看来,它的重要性远在库拉交换之下。附属贸易必须在非库拉伙伴之间进行。他们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交易,这就是著名的gimwali,即以物易物。他们还会探亲访友,但是不能接近当地女人,这使性行为自由的特岛来客颇为烦恼。停留三四天后,他们起航回家。回航途中,旅团还在萨纳沃阿海湖潜采kaloma贝壳,带回去请人制造库拉项圈。返抵家乡之前的最后仪式,是在穆瓦岛展示各船的收获。

六个月之后,多布人组织船队,回访特罗布里恩德。他们的活动,与特岛访问大同小异。但是这一次,作者让我们看到了特岛上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重大事宜,就是酋长去到临近的村落换取库拉宝物,准备送给将要来访的多布人。内陆的库拉交换相对频繁,但是随着殖民政府对酋长制度的破坏,酋长的风光已经今非昔比。

与库拉制度密不可分的,是土著人的神话和巫术。在本书中,有关神话和巫术的篇幅超过了一半。作者认为,土著人的神话是过去有关超自然事件的故事,由于神话英雄使用过的巫术早已失传,人们已不再能起死回生,或驾独木舟飞行了。这些神话为现在的巫术提供了可信的基础。

在土著人的观念中,巫术是人固有的力量,它只作用于人或者人造物身上。巫术主宰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幸运和灾祸,既不来自个人的原因,也不来自上帝安排,而是巫术所为。如木鬼tokway的巫术能把人弄痛,巫师bwaga’u的巫术能致人死地,飞妖mulukwausi的巫术能攫人内脏。另一方面,所有的巫术都有反巫术来对付。没有自然死亡,也没有自然康复,一切都是巫术所致。

▲特罗布里恩德岛上的“死亡仪式”

在重要的人生阶段,在重大的利益关头,都有巫术的参与。巫术和工作并行不悖。例如造一艘独木舟,当然需要细致精巧的技术,巫术不能代替。但是如果两艘同样好的独木舟,一个快一个慢,那就是巫术的功劳了。在农园耕作中,巫术也不能代替勤劳,但是巫术可以招致好运,使自己的收成比别人强。

马林诺夫斯基没有对库拉做理论概括,只是在结尾强调了一下库拉的几个特性及其潜在的民族学价值。认为库拉介于商业和仪式之间。它不是以物易物,而是严格根据风俗信仰而进行的等价交换。他提醒读者注意,如此大规模的区域交易制度,完全是为两种“没有用”的装饰品而设。它们维系着土著人的光荣与梦想,消耗着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激励着他们的聪明与才智,撩拨着他们的贪欲和野心。

马林诺夫斯基发现,这些“勤劳勇敢”的土著人,在从事一种闻所未闻的交换方式。它打破了西方经济学家对原始经济的虚构,它告诉人们,原始人不是惟利是图的小人,也不是非到要交换不可的时候才去交换,更不是只为生活必需品才去交换。马林诺夫斯基预言道,库拉的交换形式还会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发现,就像“马纳”、“图腾”、“塔怖”(Taboo)一样,库拉将成为经典的人类学概念。事实的确如此,《航海者》开启的库拉研究,已经成为人类学中最经典的课题之一。

本书的田野方法

马林诺夫斯基在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活动,人们原本所知不多。弗斯(RaymondFirth)、库伯(AdamKupr)、艾伦(RoyElln)、松顿(RobrtThornton)、斯多金(GorgStocking)、克利福德(JamsClifford),以及马氏的“官方传记人”迈克尔·扬(MichalYoung)等都曾致力于马氏田野工作的研究。年出版的马林诺夫斯基日记,更大大增加了人们对《航海者》的理解。

▲Malinowski:OdyssyofanAnthropologist,—

但最重要的研究是4年问世的,这一年,迈克尔·扬出版了《马林诺夫斯基:一位人类学家的奥德赛,—》(Malinowski:OdyssyofanAnthropologist,-,中文译本于年出版)。扬教授遍查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巴新的马林诺夫斯基档案,仔细阅读了马氏本人及其周围人士的通信、笔记等手稿材料,写出了一部长达页的专著。这本书使我们对《航海者》的研究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我个人认为,这本略显繁琐的“流水账”,已经全面地呈现了《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成书背景。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读,此处不做详述,仅略述该书三个有趣的发现。

首先,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工作并非那么“偶然”。他固然是第一个进行此类田野工作的人类学者,但说马氏一扫人类学之颓,自己发明了高密度的田野工作方法,则有些言过其实。当时,英国人类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然认识到,靠殖民官、传教士、旅行家收集田野资料的方法并不可靠,人类学家应该亲自从事长期的、高密度的田野工作,并用当地语言针对一个小群体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人类学名宿不同,马林诺夫斯基年轻气盛,有大把的时间。况且,他在伦敦已经崭露头角,曾当面批评过弗雷泽、里弗斯(W.H.R.Rivrs)等大人物,也撰文批评过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他对盛极一时的进化论不以为然,认为遗留物之说站不住脚。

▲塞利格曼

在塞利格曼、哈登(AlfrdHaddon)和马雷特(R.R.Marrt)的共同努力下,马林诺夫斯基总共得到了大约英镑的经费,专门用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从事田野工作。塞利格曼年在致哈登的信说,“我觉得这[英镑]应该差不多够他[马林诺夫斯基]两年的田野开销了。他告诉我如果我能筹到钱的话他准备在田野待这么长的时间”。可见,马氏的田野工作恰逢其时,是一个“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这大概正是费孝通先生所说“时势”的意义吧。

其次,马林诺夫斯基虽然是奥属波兰人,是大英帝国在一战中的敌国公民,但他并未像普遍认为的那样,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严厉管制,“流放”般地被赶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从事孤独的田野调查。恰恰相反,他在澳国和巴新并未遭遇真正麻烦,也没有与世隔绝。

他登陆澳大利亚的身份,是不列颠科学促进会人类学分会的秘书,目的是出席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84届年会。同行的有近百位英国重量级科学家,其中包括里弗斯、哈登、史密斯(ElliotSmith)等人类学家,以及后来与马氏齐名的拉德克里夫-布朗(AlfrdRadcliff-Brown)。虽然他们登陆不久,就传来了英国加入一战的消息,但是马氏手握伦敦经济学院院长的推荐信,身边有哈登等人的支持,嘴里挂着大英帝国的殖民利益,因此田野工作一路绿灯。上岸没两个月(年9月12日),他就到了巴新首府莫尔兹比港,并受到了热情接待,而这里正是塞利格曼和他计划的目的地。

▲不列颠科学促进会年澳大利亚年会的手册封面

第三,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工作,并非像他自己在著作里说的那样“高密度”。从年7月28日登陆澳大利亚到年2月25日离开的四年半里,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澳大利亚本土度过的,田野工作总共加起来不到19个月,分为三次:第一次在莫尔兹比港附近的迈鲁(Mailu)岛,从年12月开始,到次年2月结束;第二次在特罗布里恩德,从年6月27日持续到当年12月,这次田野工作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录;第三次仍然是在特罗布里恩德及其周围,从年12月一直到年9月。

他先后在特岛的时间总共有16个月,虽然很长,但并非一般想象得那么长,也并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概。相反,他是特岛殖民官、传教士、商人的常客,也很自然地卷入当地的政治纷争和感情纠葛。而且,他与远在欧洲战争中的母亲、导师塞利格曼等“文明世界”中的人士一直保持通信,甚至与澳大利亚本土的两位大家闺秀谈了一场三角恋,并且最终娶了其中一位做太太。

传奇往往经不起推敲,迈克尔·扬用“奥德赛”反讽般地解构了一个人类学神话。他让我们看到,马林诺夫斯基不仅没有给我们一个桃源,他自己的田野工作,也似乎不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桃源”。在《严格意义上的日记》中,马氏经常透露出他对土著“与日俱增的厌恶”,抱怨“基里维纳村庄十足的乏味”。但这一切都不能抹杀马林诺夫斯基的不世贡献。他或许不是一个百分之百诚实的人类学家,却是第一个用土著语言从事田野工作的人类学家。他超凡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淋漓尽致地反映在《西太平洋航海者》中。这本书也为整个人类学界树立了一个至今未被取代的范式。自他开始,高密度田野工作也成为人类学者的不二法门。就连与他分道扬镳的埃文思-普里査德(E.E.Evans-Pritchard),也慷慨地赞扬马氏道:“可以公正地说,现代人类学的全面的田野工作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他的教导”。

有关田野研究方法,马林诺夫斯基在《航海者》的导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步策略”:用大纲表格勾画出部落生活的骨架、用不可测量的例证填充部落生活的血肉、收集语言材料和精神生活资料。

他认为首先要将部落组织及其文化构成以翔实、明确、具体的大纲记录下来,并简化成图表,这被称为“具体证据统计文献法”,其目的在于尽快找到那些常态的、多发的情况,并总结这些实例,归纳出土著文化和社会的框架。

其次,观察在原则、规定之下,人们如何行为,感情如何,某些活动的生命力怎样。例如,在某一公众集会,人们是敷衍塞责、无动于衷,还是积极热情、自觉自愿?这些现象,不能用询问或统计资料的方式记录下来,而只能在具体的状态中观察,马氏称之为“实际生活的不可测度方面”。

最后,土著人的观点、意见、说法等心理状态,由于可以左右他们的行为,所以也必须予以观察记录。作为社会学家,不必纠缠于难以捉摸的个人心理,而是努力找出典型化的思想和情感使之与某一给定社区的习俗和文化对应。这需要一字不易地引述关键的陈述,甚至直接用土著语言做笔记,并形成一个土著语料库。

▲马林诺夫斯基在岛上

马林诺夫斯基的这些方法,被后世总结为整体论和主位法。整体论在马氏那里,意味着“对整个部落文化的所有方面都给予研究”。对于主位法原则,他也指出,民族志田野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把握土著人的观点、他与生活的关系,搞清他对他的世界的看法。”

这一套方法,不仅迥异于殖民官、传教士、旅行家的业余记录方式,也不同于里弗斯、哈登、塞利格曼等前辈蜻蜓点水式的材料搜集法,有着开创性意义,为人类学今后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尤其难得的是,他对整体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aochuanc.com/lshg/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