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之战》
出品:杰克·斯米特(执导)
上映时间:年
票房收入:万美元
空战经典镜头:美机一发炸弹击沉赤城号、日本三艘航母5分钟内被炸毁
电影主要讲述了中途岛战役的整个经过:年5月,日本海军占领瓜达卡纳尔岛,这也是他们向南推进的极限。5月7日和8日,日军在珊瑚海激战中受挫,海军统帅部决定把力量转到太平洋中部夺取中途岛,消灭美军前进基地。
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中部,北纬28°3'、西经°22',由于它位居太平洋东西航线的中间位置而得名中途岛。该岛由周长24公里的环礁组成,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距日本海里,距夏威夷海里。
从装备和作战人员的素质上看,日军明显强于美军,而且日军有当时最先进的零式飞机,有一大批身经百战的优秀飞行员;而美军的大部分士兵都刚刚参战不久,战斗素质和经验根本没有,有的只是复仇决心。
日本海军组成了强大的联合舰队,由山本五十六大将亲自坐镇指挥,联合舰队由参谋长宇垣缠总负责,南云忠一率第一舰空母舰舰队任主攻。美舰队力量相对较弱,但因为截获日军作战密电,对其作战计划了如指掌,得以提前隐蔽,待机歼敌。
日军的主要目标是中途岛,对它的进攻,山本五十六推测将会成为一个诱饵,能够引诱尼米兹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前来增援,而后趁机彻底的消灭它们。
这个计划几乎完美无缺,但只有一个问题,日军并不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经完全掌握了他们的行动方案。
美国著名导演约翰-福特,他当时携带16毫米摄影机跟随美国海军准备拍摄纪录片,碰巧赶上中途岛战役,整个中途岛被日机狂轰滥炸,他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下了这个触目惊心的场面。
美国海军在此战中取得四比一的空前大胜,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扭转了之前非常不利的战争态势,而且令部队重振士气,全国上下也收获了必胜信心。
日军在海战中大败,四艘航母被击沉,还损失了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名舰员,这场战役实质上也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本片的观点是:
决定重大事件的是运筹,勇气,失误和机遇多因素的综合。相比起来,美国人的运气要好很多,小日本换了炸弹,飞机却留在甲板上,造成最致命的失利隐患,影片的相关描述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几乎整个日本海军都被用在这次作战中,一共差不多动用了艘舰艇,其中包括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22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21艘潜艇和近架战机。
而美军尼米兹上将一共只勉强集中了76艘舰艇,其中还有1/3是属于北太平洋的兵力,根本就不曾参加会战。
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被提前发觉,是他们失利的唯一最主要原因,最明显的失误是分散部署兵力,联合舰队各部队在相隔很远的距离上单独作战。
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集中部署兵力,获胜的原因是破解了日军电报密码,掌握了对方的进攻企图,从而得以及时集结兵力待机;美军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勇敢地实施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战机带着鱼雷和炸弹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美国在实力上不如日本,但在许多细节上处理得很好。比如在修理“纽约城”号时,美国军官态度是“要么百分之百能用,要么不能用”,坚决保证了战事顺利进行。
与之对应的是,日本一艘战舰的弹射装备出了问题,使侦察机晚起飞半小时;更致命的地方是,这架侦察机发现了敌人,但机上的发报机坏了,这可真是祸不单行……
美军指挥官尼米兹对中途岛之战的一番总结非常准确:“山本在各方面占了上风:兵力,信心,经验,是我们比他们强呢,还是我们比他们更幸运?”
战后,我们把美日双方情况加以研究,不能不承认在这次作战中,所有错误都是日本方面更加致命。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避免挫伤国民的士气,日本海军对内全面封锁消息。所有伤员回到横须贺军港后,医院,同外界完全隔绝,后来还直接送到太平洋前线作战……
本片的诸多战争场面其实并非原创实拍,大多都是采自于二战纪实片乃至后来的日美战争电影。比如日机起飞和轰炸中途岛,就直接剪自年美日合拍片《虎虎虎》。
而表现日方的战争场面,则出自年日本战争片《太平洋之岚》。所以,这部《中途岛》影片实际只拍了一点室内场景,至于外景的战争场面,剧组基本上没拍。
在当年的一批同类电影之中,本片不算是突出之作,导演杰克·斯米特的处理手法相对比较平庸,但庞大的明星阵容却可以令今天的观众重睹上一代巨星风采,而海战的场面确实拍得相当逼真,使得本片仍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影片中的超级巨星包括:查尔顿·赫斯登(两次荣膺奥斯卡奖)、亨利·方达(第54届奥斯卡影帝)、格伦·福特(年金球奖影帝)、罗伯特·米彻姆(以主演黑色电影著称)、克里夫·罗布森(第41届奥斯卡影帝)、三船敏郎(两届威尼斯电影节影帝)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是新人的汤姆·塞莱克,在片中也露脸演了一个小角色,他曾经在美剧《老友记》中扮演莫妮卡的男友理查,后来于年荣获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影片特效:★★★
空战场面:★★★☆
人物演技:★★★★
剧情安排:★★★☆
综合指数:★★★☆
点评:
中途岛战役不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第一目标,这个计划在战略考虑上是非常错误的,它直接导致了日军战役目标的混乱,然后又影响到了战役计划的细节和具体执行。最终在一系列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日军惨败于中途岛,事实上结束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战略进攻。
影片描述战前的准备扣人心弦,可惜为了体现人文关怀、种族和平,莫名插入一段爱情副线,打乱了整个主线节奏,导演功力还是有点欠缺。得益于七十年代相对落后的摄影技术,本片加入了很多真实但是画质很差的真实片段,这让影片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在美国海军舰载鱼雷机到达战场前,中途岛的陆战队和陆军航空队已经对南云机动部队进行了数次并不成功的空袭,虽然没有战果,但是出色地吸引了日军注意力,打乱了日军指挥官南云的部署,同时消耗了航母直掩队的燃料,从而为企业号和约克城号俯冲轰炸机的成功突袭打下了基础,但是这些情节在影片中没有全部展现,对整个战斗的进程没有交代清楚,这是本片最大的不足。
另外,由于经典之作《虎虎虎》珠玉在前,本片也显得相形见绌,而且剧组还“借用”了好多虎虎虎中的镜头,让影片又多了一丝山寨色彩。片中日方角色全部都是用英文对话,更是少了一份历史真实感。
——篮子战术(bracket)
双机配合一带一打,在太平战争初期,美国海军面对日本零式鬼畜机动的应对方法,是一种实战中被逼出的战术,由约翰·史密斯·萨奇发明,被成为“萨奇”双机交叉曲线飞行。
其实这个动作就是著名的“萨奇剪”,美国海军航空兵至今保留此训练科目,多次现代战争中都有实战案例,只不过由机炮换成了空空格斗导弹。
具体来说,就是让本方战斗机成对飞行并将距离拉开,一架战斗机充当诱饵(僚机)吸引敌机注意,敌机上钩后,两架本方战斗机倾斜交叉飞离彼此,随后立即转向飞向对方(主机),使敌机大面积的侧翼暴露在本方战斗机(主机)的炮口下,从而击落敌机。
作者:大洋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