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出动率相比,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搭载问题更加重要。CVN8X和CVNLX都没有问题,但无法搭载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CVLX和CVEX不可能单独在高威胁环境行动。在有些情况下,陆基预警机可以提供支援,但这不是总能保证的。直升机预警机不仅机载雷达的性能受到限制,升限和留空时间的限制更大。至于电子战机,EA-18G是美国仅有的电子战机,美国空军已经没有专用的电子战机了。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共享和电子战吊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失,但不仅性能上要降级,有关技术也有待研发,更是偏离美国海军现有的训练和战术。在后勤支援方面,海上补给是易受打击的时刻,大舰需要的时间更长。少量大舰的目标集中,小舰正好相反。另一方面,大舰本身的弹药舱、燃油舱也大,补给间隔长;核动力大舰不需要为舰用动力加油,补给作业时间可能反而短。大舰还有维修设施齐全、宽敞的优点,维修作业也较少受到海况影响。但这些因素对于未来航母的选择都比较次要。
航母在海上的补给是个麻烦事,大舰需要的时间长,不过间隔也长
“福特”级对生存力特别重视,不仅结构上的抗打击力特别加强,还有冗余系统和航行速度较高的优势。CVN8X也一样。CVNLX的吨位减小,本身的抗打击能力就要损失一些,还缺乏冗余系统。比如说,反应堆只有一个,受到战损就非常被动。电弹的数量也减少了。CVNLX和CVEX的结构抗打击能力与CVN8X或者CVNLX不能相提并论,生存力更加依赖舰载战斗机前出和本身机动的主动防御。但CVLX和CVEX的舰载战斗机数量较少,缺乏预警机和电子战机支援,舰载战斗机拦截敌人的反舰武器的效果不及CVN8X和CVNLX,必须更多地依赖占位、机动来补偿。在舰载机联队里,也必须留出相对更多的战斗机用作舰队防空。具体细节在兰德报告的保密版本里有详细分析,在公开版本只简单提了一下。综合比较下来,作为基准的“福特”级在出动率方面过度设计了,综合能力(包括抗打击能力)达到极致。CVN8X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远程、长航时任务进行优化,适当降低不必要的出动率,但继承“福特”级的其他优点。最大的好处是便于直接融合进现有舰队运作,所有操作规程、战术都不需要什么修改。CVNLX与现有舰队运作理念基本相容,尤其是能搭载预警机和电子战机。出动率低于“福特”级和CVN8X,但根据历史经验,还是能够满足实战需要水平的。CVNLX的生存力不如“福特”级和CVN8X,需要在战术上重新考虑风险规避问题。单独使用的话,CVLX和CVEX只适宜在低威胁环境运作。由于缺乏自身搭载的预警机和电子战机,在高威胁环境里,CVLX和CVEX只能与传统超级航母或者陆基飞机配合运作。CVLX和CVEX适合分散部署和增加前沿存在,这是有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CVLX只能补充传统超级航母,最多只能有限替代;CVEX基本上不可能替代传统超级航母,用数量换质量都不行。在运作上,CVLX和CVEX也与现有舰队运作理念相距甚远,需要全面重新考虑从战略、战术到训练、补给的全部方面。不同选择的作战影响
兰德报告以“福特”级和“美国”级为基准,对4个选项的造价做了估算。“福特”级用已经成熟的三号舰CVN80“企业”号作为基准。首舰“福特”号的造价包含了很多一次性工程研发和建造工装工艺方面的开支,不宜作为计算基准。CVN8X是“福特”级的简化型,造价和全寿命费用的降低主要来自减少一台电弹和取消RCOH,但中期大修和升级(EOH)还是需要的。全新研发不需要换燃料的反应堆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与“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共享关键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技术风险和研发难度,最后估计需要5亿美元。这是一次性的,打入首舰造价,后续舰就没有这个费用了。CVN8X与“福特”级相似度很高,通过前三艘的建造,供应链和工艺流程已经理顺了,可望降低万人-小时的工作量。按照美元/小时的平均人工费用计算,可以节约1.6亿美元。但取消RCOH带来的节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显著。“尼米兹”级的经验表明,换燃料通常只占RCOH费用的11%。加起来,在首舰之后,CVN8X比“企业”号可望降价9.2亿/艘,但考虑到只有40年使用寿命,实际收效并不明显。不过继续使用两台“福特”级原装的A1B反应堆的话,那还是需要RCOH。来自工艺理顺和熟练增效的1.6亿美元还是存在,成本降低完全来自减少一台电弹,每艘只有1.6亿美元,还不如按照原设计继续建造,维持舰队的一致性。CVN8X与“福特”级三号舰“企业”造价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CVNLX在吨位上相当于“福莱斯特”级。但“福莱斯特”级是50年代的设计,动力、弹药舱、升降机、电弹、飞行甲板、舰岛设计要统统推倒重来。CVNLX会利用已经在“福特”级上验证的系统和设计,但毕竟是全新设计的航母,免不了初始投资。兰德与美国海军合作,估算出海军方面需要10亿美元用于基本设计,以确定舰体、飞行甲板、动力系统等。舰体建造工艺将需要万人-小时的设计工作量,动力安装需要万人-小时的设计工作量。这价值49亿美元的设计工作量需要尽快拨款,才能赶上建造周期。但即使马上拨款,也赶不上CVN81的建造了。CVN71“罗斯福”号计划在年退役,而CVNLX首舰最早也要在年代才能建成。但一次性工程设计完成后,后续舰的造价将显著降低,每艘达48.95亿美元,主要的节约来自吨位减小和减少一台反应堆。首舰造价总是有低估的可能,但所有主要系统都是现成的,没有突破性的新技术,技术风险不高。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控制造价,CVNLX没有考虑不换燃料的全新反应堆。如前所述,不换燃料只是把RCOH变成EOH,考虑到40年(而不是50年)使用寿命,综合效益并不显著。但全电推进免除了传统的大轴,也解放了动力系统的安排,带来可观的设计和安装上的便利,导致造价节约。CVNLX与“福特”级三号舰“企业”造价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CVLX将以“美国”级为基础。这是吨的两栖攻击舰,但为航空作业而优化,取消了坞舱。作为航母的话,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舰体在水线高度加宽8英尺,以增大机库和燃油舱。由于吨位小,常规动力,技术成熟,一次性工程设计的费用显著降低。CVLX不仅需要两艘才能提供一艘传统超级航母搭载的飞机数量,而且需要美国海军把大量现有F-35C的订单改为F-35B,打乱现有订购计划。可能还需要另外投资研发,以填补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空缺。还要考虑额外的舰用燃油消耗和相应的海上补给需求。要发挥分散部署的好处的话,还要分别配备护航舰队。这些投资都没有计入。*“企业”号含RCOH,CVLX无RCOH
CVLX与“福特”级三号舰“企业”造价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CVEX在功能上与现有的超级航母的差别太大,已经无法用几艘等效为一艘超级航母了,因此无法有意义地给出比“企业”号能节约多少,只能对造价进行估算。美国海军根本没有考虑过如何用小航母的问题,包括飞机、海上补给和支援、护航等,也难以可靠估算相应的投资。但就造价而言,CVEX的造价只有“企业”号(含RCOH)的1/7不到。*“企业”号含RCOH,CVEX无RCOH
CVEX与“福特”级三号舰“企业”造价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单艘造价还不是特别有意义,从年看到年的全周期累计更有意义。这是以CVNLX的40年使用周期考虑的,年是CVN81的订购/拨款时间。按照美国海军30年造舰计划,在年前后,航母总数降低到10艘。继续建造“福特”级是基线选项,基本造价(9艘,.4亿/艘,已计入第4艘的熟练增效,以后不再降低)加RCOH(2艘,25年为期,55.6亿/艘)合计亿美元。换成CVN8X的话,基本造价(9艘,.8亿美元/艘)加EOH(3艘,20年为期,49.6亿/艘)加一次性设计研发(5.12亿美元)合计9亿美元,甚至比继续建造“福特”级还高一点。也就是说,单价降低不足与弥补50年使用寿命降低到40年的负面影响。CVNLX的基本造价(9艘,94.2亿美元/艘,首舰.6亿美元)加RCOH(2艘,25年为期,41.7亿美元/艘)加一次性设计研发(49亿美元)合计.6亿美元,比全“福特”级方案降低.4亿美元。航母总数是国会立法规定的,美国海军要永久性降低到10艘航母的话,需要得到国会批准。如果国会坚持维持11艘,那“福特”级基本造价(10艘)加RCOH(依然2艘)增加到.2亿美元。CVN8X(依然3艘EOH)则增加到.8亿美元,还是比全“福特”级方案更高。CVNLX(依然2艘RCOH)也增加到.8亿美元,比全“福特”级方案节约.4亿美元。用CVLX代替11艘“福特”级的话,需要22艘(单价42亿美元,首舰46.8亿美元),有4.64亿的一次性设计研发开支,但没有RCOH的开支,合计亿美元。如果加入增加的护航舰队、补给船队和舰用燃油要求,全寿命费用未必低于CVNLX方案。任何开支节约都要以满足任务要求为前提,“10万吨的外交”就是美国航母最大的任务
任何开支节约都要以满足任务要求为前提,否则节约是没有意义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将使用到至少年代中叶。不管4个选项中哪一个入选,都将与传统超级航母混合存在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即使CVLX都能发挥适当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航母逐步代替“尼米兹”级和“福特”级,美国海军的航母力量构成最终会逐渐由新航母主导,到底用什么样的新航母就对美国海军的运作理念和实力有深远影响。CVN8X与“福特”级的性能相差很小,需要的训练和战术的变化最小,本身可以自如应对从高到低各种烈度的冲突,但也基本上没有降低造价的效果。事实上,继续批量建造“福特”级的规模经济效应可能更好。CVNLX能搭载全功能舰载机联队,可算“袖珍超级航母”,依然相对容易整合,而降低造价的效果比较显著。但弹药舱和燃油舱较小,可能需要更频密的海上补给。更大的问题是抗打击能力降低,影响高烈度战争中的生存力。这是必须权衡决定的问题。CVLX的运作理念相差较大,在高威胁环境下不宜单独部署,但与传统超级航母混合部署的话,依然可以发挥作用。问题是作为传统超级航母替代的话,到最终CVLX成为航母力量主体时,可能不堪担当重任。训练与战术也要显著变化,分散部署的话还需要额外的护航舰艇,需要另外研发适合CVLX的新型预警和电子战能力,这些额外投资都没有包括在上述估算内。CVLX的另一个问题是航母设计、制造体系问题。超级航母的设计、制造一旦停止,要重新启动则是兹事体大,投资不菲。超级航母(不管是“福特”级、CVN8X还是CVNLX)与CVLX平行建造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受到总数的限制,各自的建造间隔势必加长,造成单位建造成本的显著提高,战斗力的损失与造价的降低未必对称。CVEX的战斗力有限。即使得到传统超级航母或者陆基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支援,由于搭载飞机数量和出动率有限,除了最低烈度的冲突,作用十分有限,实际上不可能替代任何超级航母。这一选项事实上被否决了。但兰德报告并没有明确建议CVN8X、CVNLX还是CVLX作为“福特”级的低成本替代,或者建议继续建造“福特”级。美国海军在向国会呈交兰德报告的时候,特意指出,所有4个选项都与现有训练和战术不符合,需要不同程度的调整。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对航母的考虑是从最坏情况的高烈度战争出发的,任何降低战斗力的做法都要受到反对。国会方面也对兰德报告不满,因为国会是从最可能实际遇到的和平时代海外干预出发的。把航母定位于战争时代决定国运的维护生存工具还是和平时代的实力外交工具,这是一个问题。全超级航母是按照最坏情况的战时设定考虑的;某种超级航母与中小型航母(CVLX或者CVEX)的“高低搭配”则是按照最可能的平时设定考虑的,而超级航母与中小型航母的比例又反应了偏重战时还是平时的判断。要是航母的等效总数达到30艘、50艘,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高低搭配。但只有10-11艘的话,只要有可能,美国海军很难选择任何形式的高低搭配。当然这个“只要有可能”主要指的就是军费。在军费压力下,至少CVNLX方案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具有可观的降低造价效果,而作战能力下降不多,依然保持独立作战能力。代价是出动率只能达到门槛要求。更大的问题在于抗打击能力不如10万吨级的“福特”级。舰体本身的抗沉性受到吨位限制,舰载系统(尤其是动力)的冗余度不足的话,一旦出现战损,作战能力就可能急剧下降。但这个“一旦出现战损”主要是针对高烈度对等对手才值得考虑的问题。换句话说,中国;在较小程度上,还有俄罗斯。伊朗、朝鲜这样的对手难以形成这样程度的威胁。美国海军未来航母的主要作战对象应该定位于中国,还是伊朗、朝鲜,这样的大战略问题超出了兰德报告的范围,至少不便公开表示倾向。或许正因为如此,兰德报告至少无法在公开版里提出明确的建议,这在兰德报告中是非常罕见的。兰德报告并没有指明美国海军的未来航母发展方向,但中国航母的发展肯定会对美国海军的决定有影响
某种形式的“东风上舰”则是对美国航母发展方向的另一个有力影响
但放到最新的以大国对抗为基点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框架里,就不难看出,CVNLX可能只能满足最低要求,CVN8X缺乏意义,继续建造“福特”级才是最合理的选择。考虑到中国海军的迅猛发展和若隐若现的更新、更大的航母建造计划,再考虑到威力巨大的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继续建造“福特”级或许是美国海军的唯一选择。美国海军对未来航母的考虑不一定对中国海军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有关思考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中国的“辽宁”号与“山东”号在吨位和战斗力上介于CVNLX和CVLX之间,未来还将建造更大、更强悍的航母。中国海军对航母定位没有什么可纠结的,航母是保家卫国的战争工具,设计基点只可能是高烈度战争。在很长时间里,中国航母将继续面临严峻的舰队防空作战环境,高出动率依然是必要的。长航时、远程打击的需求会有的,但在近期不会成为重点。中国航母的生存力也要求达到最高。只要有可能,中国版CVNLX都应该是过渡设计,以取得足够的经验。只有“福特”级这样的高出动率、高生存力设计才是中国海军的目标。考虑到中国的航母使用刚刚起步,这可能还是一个较远的目标,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美国海军眼里的未来航母(中)
美国海军眼里的未来航母(上)
四代机时代,歼-11日子怎么过
拜登时代的美国军事战略纠结
复盘马岛战争
支持原创,分享、点赞、在看素质三连一气呵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