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血战布纳6

作者:约翰.戴蒙德

飞荇猪译

~继续上期~

丛林血战~布纳(1)

丛林血战~布纳(2)

丛林血战~布纳(3)

丛林血战~布纳(4)

丛林血战~布纳(5)

11月30日的布纳前线状态

盟军左翼厄巴纳特遣队,右翼沃伦特遣队

从12月15日至18日,沃伦特遣队的三个美国营(团1营,团1、3营),以及澳大利亚2/6营的一个连沿着新机场在整条战线上向日军发起进攻。

12月17日18时,在飞机引擎声的掩盖下,2/6装甲团X中队的7辆M3在澳大利亚2/9步兵营掩护下进入盟军右翼,沿海岸线开始攻击。日本人受到出乎意料的奇袭,澳军坦克撕破敌军阵地直抵埃亚迪亚德角。

澳军装甲部队18~23日的攻击

日军作为不重视反坦克作战的二流国家,反战车武器十分匮乏,即使是这些轻型坦克,在日军看来也是难于摧毁的。

布纳机场的日军防空炮兵客串了一把反坦克炮,日军使用下面这种75mm防空炮击毁了2辆M3坦克。

澳军俘获的日军88式75mm防空炮

被日军击毁的M3坦克

12月19日至20日,澳大利亚2/9营和第团第3营的部队向西移动,穿过杜洛巴种植园攻击日军。第和第团的第1营消灭了西梅密溪东侧的所有日军掩体,最终抵达了这座桥;

西梅密溪上的断桥

然而,日军破坏了西梅密溪上的桥梁,山本重省大佐开始调整防御,他早已在机场中心位置建筑了核心堡垒群,决心死守机场,只要这些堡垒还在日军手中,盟军就无法利用旧机场跑道。

山本有两门88式75mm防空炮,以及两门37mm反坦克炮可以对付盟军坦克,此外还有几门76mm海军炮和联装的25mm防空机关炮。盟军不知道这些,他们以为日军的防空炮都哑火了,没想到日军在盟军空袭机场时故意隐藏了这些火炮没有开火。

盟军在试图修复西梅密溪断桥失败后,澳大利亚2/10营在12月21日至23日在桥北面的小河上横渡西梅密溪。

团第1营在12月23日中午跨越西梅密溪,并到达布纳老机场的南侧。澳大利亚和美国部队现在将沿老机场的北部和南部平行运动。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老机场中的日军。

为了让坦克参与老机场进攻作战,盟军必须首先修复从新机场连接老机场的道路,西梅密溪上的桥梁十分关键。

盟军第工兵营开始抢修西梅密溪上的桥梁,12月23日天黑后,工兵营C连终于修复桥梁,4辆M3坦克马上越过桥梁准备进攻,虽然情报说日军没有反坦克火炮,可是澳大利亚人留了个心眼,他们投入了3辆坦克进行24日的攻击,1辆作为预备队。

18~28日盟军对老机场的南北夹击,澳军从海岸一侧席卷,可以看到推进速度较快,美军跨越西梅密溪之后从老机场南侧攻入机场中心。

12月24日,M3坦克跨越西梅密溪进行突击, 个小时进展很顺利,盟军突进入老机场东侧和北侧,11点,隐藏的日军75mm高炮开火了,很快两辆M3被击毁,另一辆淤陷在沼泽地动弹不得,澳军很快进行反击,摧毁了暴露位置的一门75mm高炮,澳军坦克指挥官现在只剩1辆M3,他决定在发现并摧毁日军其他反坦克火炮前,不投入这 的一辆坦克作战。

圣诞节前夕直到25日,美军向北的攻击行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山本重省大佐的机场核心碉堡群阻止了美军前进。

12月26日至27日,美军派出GeorgeJ.Hess中校带领团1营一支15人小分队穿越沼泽地去联络北面的澳军部队。

26日凌晨,日军从拉包尔派遣54架飞机袭击多波杜拉机场,27日袭击了布纳,盟军起飞20架战斗机对日军进行拦截,击落日军14架飞机,盟军损失1架P38。

美军团第1营在一门澳大利亚25磅炮的支援下缓慢向老机场推进,这门25磅炮在码距离上抵近射击日军碉堡,它发射的穿甲弹完成了以前只有mm榴弹炮才能完成的任务,随着日军主要碉堡被逐一摧毁,团1营成功的撕开一个突破口。12月28日,盟军已经成功将机场日军截为两段,当晚,澳大利亚货轮Mulcra带着一队新的M3坦克和吨货物进入了奥罗湾,澳大利亚装甲兵满血复活。

12月16日,厄巴纳特遣队攻占了椰林地区,但三角地尚未被占领。32师调用了莫尔兹比港预备队团参战,团被投入到厄巴纳特遣队这一侧。

12月24日,第团成功地在入口溪东岸占领了一座桥头堡,在美军工兵建造的简易桥梁迂回到达日军的北面。这样,三角地区的敌军有被包围孤立的风险。

12月28日上午,美国巡逻队发现日军主动撤离了三角地。美国人之前的进攻在这一地带遭到日军激烈抵抗,其原因是日军在这里建造了超过18个相互支撑的加固掩体,通过隐蔽的交通壕相互连接。

第二天(29日),美军得到四辆新的M3轻型坦克增援,率先攻进政府花园,但推进缓慢,盟军步兵暂时停下来,等待澳第18步兵旅的增援。

澳大利亚第18步兵旅的2/12营于12月31日抵达,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坦克。

2/12营长亚瑟.阿诺德中校在年元旦领导了一次攻击,澳军突破日军阵地,直达吉罗帕角(Giropa)北部海岸。然后这支澳军部队和美军团2营一起向政府种植园的 日军防御阵地发起进攻。

1月2日,美军第团第3营开始扫荡布纳老机场和吉帕罗角海岸线之间的残余日军,消灭残余的 一批日军抵抗力量。

年1月2日,盟军花费3个月的时间攻克了布纳,而日军主阵地,萨纳南达(Sanananda-Soputa),还有近名日军驻守,但日军已经因补给断绝而濒临崩溃,缺的只是盟军的临门一脚了。

萨纳南达日军1月12日断粮,日军大本营1月14日下令放弃阵地,1月19日起在山县栗花生少将组织下日军开始“转进”,撤退前还有人,日军抛弃了不能行动的伤病员和重武器,到达集合点3人,2月7日撤退完毕,萨纳南达一共撤出3人,其中只有人带枪。

联队,人

41联队,人

独立21混成旅团,人

独立工兵15联队,人

病患人

扣除撤退的3人,日军损失兵力在人左右。

南海支队长小田健作少将撤退途中用 ,41联队长矢泽清美撤退成功后,战死在新几内亚防区,独立第15工兵联队横山与助大佐对山县指挥官自己先撤感到非常愤怒,想要把山县送上军事法庭,他自己因为没有按照撤退命令规定的线路撤离,在撤退后遭到官方调查。

第21独立混成旅团长山县栗花生如同大部分失败的将军一样,此后转任京都53师团兵务部长这么一个闲职,直到44年7月,莱特湾决战,栗花生晋升中将职,前往菲律宾马尼拉赴任26师团长,在增援奥尔莫克湾的多号作战中丧失师团大部分战力,年(昭和20年)2月5日战死在菲律宾莱特岛。

(文章链接:战时海上运输(10)多号作战)

美澳军先后投入了3.5万人,伤亡人,其中阵亡人,而因疾病、疲劳和营养不良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则为这个数字的3倍。因为缺乏奎宁药品,疟疾造成了盟军数万人的非战斗减员。

美第32步兵师在布纳受到重创,返回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一年的休整,为下一轮战斗作好准备。

日军伤亡更为惨重。自年7月起,日军派遣陆海军部队约1.7万人,损失了1.2万人,人被俘。

盟军空袭后遍布弹坑的布纳机场

布纳机场缴获日军民众捐赠的零战,V报国“洪源号”,这架飞机的残片现在还能见到,此外,还有Q报国“方義锡号”,V报国“定平号”。

此后, 没有利用布纳机场,它被盟军废弃,而多波杜拉、古迪纳夫岛则成为新几内亚北部的重要盟军基地。

莫尔兹比港、米尔恩湾、多波杜拉机场群,攻击范围可以覆盖整个新不列颠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从此日军再无宁日

布纳的经验使盟军大力改进攻克日军碉堡的技战术,实战证明,大口径野战炮和密切的步炮协同是摧毁日军坚固阵地的有效手段,另外,新研制的火焰喷射器在布纳也得到了初步检验。

日军防御阵地的缺陷

布纳地区大部分是沼泽地,地下水水位较高,工事往下挖1米左右就会渗水,实际上滩头阵地这数千日军几乎不可能建设重型防御工事——就像帕劳、硫磺岛日军那样,在石灰岩岩洞中建造地道,可以抵御战舰主炮级别的炮击。只要盟军使用延时引信的重炮能够击穿地堡顶盖,这些日军就和站在平地上一样没有遮蔽。

澳军阵地

沼泽地中可以利用的防御空间不足,也就意味着日军阵地没有防御纵深,盟军使用集中火力的方式攻击,占领选定位置的关键地堡就可以割裂日军防御部队,而日军只能平均分配兵力,抵御3面围攻的盟军。

日军也没有其他选择,如果不能守住滩头阵地,那么就不能从海上获得增援补给,一旦被盟军包围,阵地崩溃只会更快。

医院伤病员和被打残的两个联队——联队和41联队,加起来超过0人,超过防御兵力总数的一半,对防御帮助不大,还带来阵地补给的困难,如果日军提早撤出这些残兵败将,也许能防御更长的时间。

关于萨纳南达日军成功的撤退

盟军自身也损失惨重,前线打残了的部队要撤回后方休整,没有预备队可以用于全面包围日军(不像老毛子有近乎无限的人力可以构筑内外双层包围网),呈攻击状态的盟军主要是沿少数道路进攻,在少数要点部署的盟军部队,实际上无法发现(那个年代还没有夜视仪,夜间作战只能靠不停发射照明弹来观测目标)和阻止分散逃离的日军。

~(全文连载完)~

丛林血战~布纳(1)

丛林血战~布纳(2)

丛林血战~布纳(3)

丛林血战~布纳(4)

丛林血战~布纳(5)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erzibiganga.com/zyjr/1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