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布纳下

年11月19日,布纳战役开始。在盟军攻击布纳的最初两周,美军将面对装备精良,拥有良好隐蔽工事的日军。

第团第1营和第3营沿着海岸进攻日军布纳村机场(日军最左翼,美军最右翼),这里也是Simemi溪入海口,日军机场有两条跑道,旧跑道与海岸平行,新跑道与海岸垂直,两条跑道成L型分布,由38师团联队3大队为核心的名日军防守。

沃伦(Warren)特遣队和厄巴纳(Urbana)特遣队攻击路线

第3营朝向旧跑道进攻,最远到达日军假机场的西南部,第1营向新跑道进攻,到达多罗帕种植园的沿海小道,他们遇到日军火力停了下来。联队趁机迅速加强了他们的阵地。

日军伪装良好的工事控制着沼泽地中关键的道路,这些路只有12英尺宽(3.6米宽),你可以试着想象一间普通的卧室大小,大约12平米左右,对,道路就只有这么宽,道路两侧就是沼泽地,你看不出这些泥潭有多深。

美军士兵首先必须学会如何找到伪装的敌方掩体,你前方的战友往往被日军机枪击倒,你的连长冲你大喊大叫,要你冒着日军火力进行正面攻击,或者是爬过沼泽地,对不知道在哪里的敌人发起侧翼攻击。日本的机关枪和步枪使用无烟火药,敌人在哪里开火无法通过枪口火光来辨认。

有时候,日军隐蔽的倒打火力点,让前进的美国士兵进入日本设伏阵地,然后突然从你的背后和侧翼同时开火,造成重大伤亡,当你想要寻找隐蔽物时,发现敌人布下了地雷和铁丝网。

年12月,三名阵亡美军躺在海滩上。这张照片被罗斯福总统批准九个月后发布给美国媒体。

布纳据点日军阵地位置图,美军标注,每一个据点的发现都伴随着献血的代价

两天后,沮丧的 向第32师指挥官哈丁将军发出如下命令:“无论你的损失如何,所有部队都要达成目标。今天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布纳。 “。

由于第32师没有携带美国重炮出战,哈丁只能依靠空军的轰炸和迫击炮炮击对付这些隐藏的火力点,他下令进行正面攻击。精心瞄准的日本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和狙击手让美军进攻屡屡受挫。

此外,日军在空中轰炸间歇期将主力撤退到加固的掩体中,然后等着美国人进攻,在美国人进攻时才派出部队进入前沿进行防御。所以,火力准备和空袭对日本人造成的损害很小。

典型的布纳地区库奈草地,澳大利亚下士登上斯图尔特M3轻型坦克,向装甲兵指示日军地堡的位置。如果你注意看本文题图,会发现艺术家的画中也有这个情景。

11月21日,第团的第2营从卡帕卡帕步道进军,被日军拦截在西部政府花园(种植园)以南的三角地带。地形上大部分是齐膝深的沼泽,它们泡坏了无线电,让迫击炮弹受潮不能发射,2营很快在黑暗中迷了路,无法联系。

三角地以西的入口溪在日本人的防御之下,团2营无法越过这条溪流对日军阵地进行侧翼攻击。

11月22日,去支持澳大利亚第七师的第团第2营被澳大利亚人归还,他们去支援第团第2营,结果两个2营一起陷在三角区和入口溪之间的丛林沼泽中。

红箭师哈丁将军组成了两只特遣部队;在约翰.莫特上校指挥下的第和第团的第2营将在大沼泽地区的西部作战,并被指定为厄巴纳特遣队。一支小分队被派去袭击布纳村,然后配合大部队夺取布纳机场。

在沼泽东部,HanfordMacNider将军指挥被称为沃伦特遣队,它由美军第团1营,第团1营和3营以及一些借来的澳大利亚炮兵组成。

沃伦特遣队攻击布纳村从吉罗帕角到内达迭埃角的日军防御地区东部。这是日军增援部队抵达布纳前线之前的 一次盟军攻击。

11月24日,厄巴纳特遣队抵达三角地地区。受到地形的限制,为了攻击布纳村,厄巴纳特遣队必须向西北方向攻击。

11月26日,主要战斗转移到沃伦特遣队的地区。在一门空运过来的mmM3A1榴弹炮,6门澳大利亚25磅炮,和一门山炮的支援下,美军团1营,团1、3营攻击了日本在杜洛佩种植园的阵地。

然而,空袭和炮击并没有摧毁日军的加固掩体,美军大炮受到炮弹弹药不足的困扰,没法进行持续炮击(这在美军中很少见,一般都是炮弹有的是,可劲造)。

受到所罗门群岛瓜岛血战的影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边,盟军很少动用舰艇支援作战行动,部分原因是海岸线水文地理不明,船只容易搁浅触礁,另一个原因是布纳这边离主要的日军机场群莱城——拉包尔太近了,投入作战舰艇风险太高,日军在此期间倒是不断使用驱逐舰编队运送增援补给,这带来的问题就是,围攻部队大炮和炮弹难以向瓜岛美军一样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请看上图,澳大利亚的25磅炮是拆成零件用这种方式运抵阵地的,可想而知,炮弹的补充也是一大问题。

沃伦特遣队受到日军从莱城出发的飞机空袭,进攻没有取得进展。

11月30日,在入口溪以西的厄巴纳特遣队再一次进攻失败,他们这边没有澳大利亚炮兵支援,攻击更难。

美国人承受了人的伤亡,来自疟疾,痢疾和寄生虫病的战斗和非战斗伤亡人数更多,大部分参战的美军营战斗实力下降了一半,11月底,美国人成功的压缩了布纳的日军防御阵地,但离 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其实看不起澳大利亚指挥官布雷梅爵士,他作为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比布雷梅爵士官大,在美军参战之前,老麦常常指手画脚澳军作战,丢失欧文斯坦利山脉的“大豁口”,让老麦也无法信任澳军战斗力。

从这次围攻的攻击计划上我们可以略知一二,澳7师三个旅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戈纳村,这是日军最小的据点,只有7~名日军筑路部队防守,而美国1万5千名生力军则被委以重任,负责下山摘桃子,攻击两个较大的日军据点和布纳机场。

这其中固然有澳军沿着科科达小径日军的层层狙击已经作战很久的考量,美军团2营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在日军没放一枪的情况下就减员2/3了,澳军这边与日军打了数次硬仗,单位损失只会比美军更大,不应该让他们担负重大战斗任务。

美军10人参战两周,美军想要夺取的目标一个也没拿下,让老麦很丢脸,好死不死布雷梅爵士嘴贱,此时对美军的战斗冷嘲热讽,都捅到美国国内媒体上去了,老麦再不拿出点成绩来,没准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的乌纱帽就丢了(之前丢了菲律宾算是罗斯福总统命令),于是老麦有点不顾手下士兵死活,一心想不计代价争取政治资本的意思了。

的参谋长RichardK.Sutherland中将向 建议撤换哈丁。 于12月1日命令 军军长罗伯特.艾克尔伯格前往布纳,并接管吉鲁阿河以东盟军(大部分是美军部队)的指挥,命令“撤掉所有不合格的指挥官,我想让你拿下布纳,否则别活着回来。“

戈纳村是日军防线最右翼的据点,这里只有8~名日军,主要是筑路部队防守,日军分兵防守这个外围分散孤立据点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有适合登陆的船只泊地,便于接应增援补给。

在11月的战斗中,澳7师主攻部队第25旅损失较大,不得不撤下来,25旅总共还剩人,其中伤亡最严重的一个营剩下不到人。

12月1日,澳军派遣莫尔兹比港预备队第21旅接替第25旅继续进攻日军阵地戈纳村,休整后的21旅有人。

澳军使用简易钢索桥跨越河流

12月2日凌晨2点,第41步兵联队的人试图乘坐3艘驳船从库母西河口增援戈纳,但他们在海滩上被澳军2/27营击退。

12月5日,5天恶战下来,第21旅损失了人,而日军也仅剩余人。12月8日,在获得增援后,澳军冲进戈纳村,山本恒一少佐试图率部突围,被澳军粉碎。

胜利后的澳军战士展示缴获的日军机枪和火炮

戈纳村零星战斗一直持续到9日傍晚,澳军最终占领戈纳,只俘虏了16名日军,澳军也伤亡、失踪人。腾出手的澳军现在可以援助美军了。

艾克尔伯格12月1日到达布纳,当晚,他就撤换了师长哈丁,由炮兵指挥官阿尔伯特.沃尔德龙少将接任32师师长。两只主要进攻部队的指挥官也被替换了,克拉伦斯·马丁将军担任沃伦特遣队的指挥官,而厄本那特遣队则由约翰·格罗斯上校领导。随后几天,艾克尔伯格忙于重组部队,调整部署,补充给养,准备再战。

11月30日,两只特遣队的位置,可以看到右翼沃伦特遣队已经接近新机场跑道。

12月5日,才上任5天的师长沃尔德龙少将在观察战斗时被一名日军狙击手击中肩膀,艾克尔伯格任命参谋长布里格继任师长。

澳军查看设在大树上的日军观察哨

盟军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地形不明,补给困难和支援火力不足,仅靠步兵是难以攻克位置险要的日军阵地的,迫击炮使用的瞬发引信对日军地堡没有效果,而使用高爆榴弹的澳军3.7英寸的山地榴弹炮和25磅炮也没有适合的炮弹引信。

28号刚刚运抵的 一门mm榴弹炮携带发炮弹,因为需要组装没能赶上次进攻,它将在未来的战斗中证明,重炮是对付日军地堡的有效武器。

盟军多波杜拉机场群的建设正在改善部队的补给,11月的战斗中,每天能得到的空运补给是60吨,而到了12月14日,在莫尔兹比港与多波杜拉和Popondetta机场之间,74架次运输机运送了吨补给物资。与此同时,工兵正在多波杜拉机场和Simemi溪之间建造一条吉普车公路运送补给。

而真正带来胜利则是依靠航运线路的开辟。盟军从占领奥罗湾瓦尼格拉村开始,用帕鲁马号在巴布亚北岸进行水文勘探,想要开辟从米尔恩湾基地到布纳前线的航运线路。

通过驳船运来的澳军3.7寸山地榴弹炮

一开始,只有吃水小于12英尺的小船可以通航,帕鲁马号11月初发现可以通行大型货船的新航道,可以安全地绕过纳尔逊角。

但在通航之前,必须先扫清航道附近古迪纳夫岛上的日军残余(这是米尔恩湾战役中日军的一支分遣队),澳大利亚人在10月23、24日用两艘驱逐舰运送下登陆古迪纳夫岛,消灭残存的佐世保第5特战队的残兵,扫清航路。

吨的荷兰货船Karsik,成为拯救盟军进攻的关键角色。他在12月的两次运送成功将8辆M3斯图亚特坦克运送至奥罗湾前线。

12月6日 和布雷梅爵士商定,派出澳军装甲部队支援作战,首先由吨的荷兰货船Karsik运送至米尔恩湾,然后通过探明的航路运往前线,这次运输将得到3艘护航舰艇的支援。

12月3日晚,澳军2/6装甲团的5辆布伦机枪车运抵前线,12月5日,美澳联军在杜罗巴种植园-布纳发动攻击,这种轻型敞篷的装甲车辆沿着码的海滩攻击前进,布伦机枪车发动进攻的20分钟内,全都5辆布伦都被日本人打掉了。

12月12日,2/6装甲团X中队的首批4辆M3在荷兰货船Karsik运抵奥罗湾,使用驳船运载上岸,12月15日,第2批4辆运抵。随着坦克运抵的还有乔治F.伍顿准将的澳军第18步兵旅和大批补给上岸,盟军胜利在望。

12月27日,澳大利亚货轮Mulcra将再次将7辆M3坦克和吨货物运抵奥罗湾。

后来的我们

主演: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虽然日本人守住了阵地,可是情况越来越不乐观,困守待援的日军缺医少药,从12月1日开始,每人每天只能分到60克大米,每天都要病死饿死20人左右,到了12日,日军已完全断粮。

从11月下旬开始,日军开始用潜艇运输补给物资到布纳,每次运送装在橡皮袋或密封桶中的15~20吨物资,同时撤回伤员,5次成功的潜艇运输一共输送了71吨补给,日军损失1艘潜艇——伊4号,可能是盟军鱼雷艇的战果。

11月28,29日夜间联队1大队人配属38野炮联队1大队的炮兵乘坐4艘驱逐舰试图增援。拉包尔没能为这次运输派出空中掩护,运送途中遭到盟军空袭,增援运输不得不中止。

12月2日黎明,4艘驱逐舰运送第21独立混成旅团的先头部队人抵达布纳,在美军猛烈的空袭下,只有人通过驳船成功登陆,山县卤花生(栗花生)少将同时抵达,6日接管全部3个防区的指挥权。

很多国内翻译把旅团长名字搞错了,以为是山县栗花少将,人家明明是花生

山県栗花生

(やまがたつゆお、年6月23日-年2月15日)は、日本の陸軍軍人。最終階級は陸軍中将。)

12月7日,拉包尔再次尝试用6艘驱逐舰运输,负责空中掩护的是20架零战。运输途中,遭到美军轰炸,3艘驱逐舰起火,运输再次被迫中止。

12月10日,20架海军中攻从拉包尔直飞布纳,投下一批补给物资,这是 一次对布纳日军进行空投补给。

12月12日,日军5艘驱逐舰运送增援部队人(联队1、3大队)增援,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盟军没能对这只东京快车进行拦截,14日凌晨2时,日军开始登陆。

澳大利亚海岸观察员林登·诺克斯中尉发现了正在卸载的日军,通过无线电,成功引导盟军轰炸机反复轰炸滩头,将日军这次运输的大部分物资摧毁(一个人立下大功,如果日军得到补给,很可能对盟军造成更大的 )

此消彼长,日军惨淡经营的阵地对面,盟军补给越来越充足,前线士气有了明显的提升。

11月30日的布纳前线状态

盟军左翼厄巴纳特遣队,右翼沃伦特遣队

从12月15日至18日,沃伦特遣队的三个美国营(团1营,团1、3营),以及澳大利亚2/6营的一个连沿着新机场在整条战线上向日军发起进攻。

12月17日18时,在飞机引擎声的掩盖下,2/6装甲团X中队的7辆M3在澳大利亚2/9步兵营掩护下进入盟军右翼,沿海岸线开始攻击。日本人受到出乎意料的奇袭,澳军坦克撕破敌军阵地直抵埃亚迪亚德角。

澳军装甲部队18~23日的攻击

日军作为不重视反坦克作战的二流国家,反战车武器十分匮乏,即使是这些轻型坦克,在日军看来也是难于摧毁的。

布纳机场的日军防空炮兵客串了一把反坦克炮,日军使用下面这种75mm防空炮击毁了2辆M3坦克。

澳军俘获的日军88式75mm防空炮

被日军击毁的M3坦克

12月19日至20日,澳大利亚2/9营和第团第3营的部队向西移动,穿过杜洛巴种植园攻击日军。第和第团的第1营消灭了西梅密溪东侧的所有日军掩体,最终抵达了这座桥;

西梅密溪上的断桥

然而,日军破坏了西梅密溪上的桥梁,山本重省大佐开始调整防御,他早已在机场中心位置建筑了核心堡垒群,决心死守机场,只要这些堡垒还在日军手中,盟军就无法利用旧机场跑道。

山本有两门88式75mm防空炮,以及两门37mm反坦克炮可以对付盟军坦克,此外还有几门76mm海军炮和联装的25mm防空机关炮。盟军不知道这些,他们以为日军的防空炮都哑火了,没想到日军在盟军空袭机场时故意隐藏了这些火炮没有开火。

盟军在试图修复西梅密溪断桥失败后,澳大利亚2/10营在12月21日至23日在桥北面的小河上横渡西梅密溪。

团第1营在12月23日中午跨越西梅密溪,并到达布纳老机场的南侧。澳大利亚和美国部队现在将沿老机场的北部和南部平行运动。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老机场中的日军。

为了让坦克参与老机场进攻作战,盟军必须首先修复从新机场连接老机场的道路,西梅密溪上的桥梁十分关键。

盟军第工兵营开始抢修西梅密溪上的桥梁,12月23日天黑后,工兵营C连终于修复桥梁,4辆M3坦克马上越过桥梁准备进攻,虽然情报说日军没有反坦克火炮,可是澳大利亚人留了个心眼,他们投入了3辆坦克进行24日的攻击,1辆作为预备队。

18~28日盟军对老机场的南北夹击,澳军从海岸一侧席卷,可以看到推进速度较快,美军跨越西梅密溪之后从老机场南侧攻入机场中心。

12月24日,M3坦克跨越西梅密溪进行突击, 个小时进展很顺利,盟军突进入老机场东侧和北侧,11点,隐藏的日军75mm高炮开火了,很快两辆M3被击毁,另一辆淤陷在沼泽地动弹不得,澳军很快进行反击,摧毁了暴露位置的一门75mm高炮,澳军坦克指挥官现在只剩1辆M3,他决定在发现并摧毁日军其他反坦克火炮前,不投入这 的一辆坦克作战。

圣诞节前夕直到25日,美军向北的攻击行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山本重省大佐的机场核心碉堡群阻止了美军前进。

12月26日至27日,美军派出GeorgeJ.Hess中校带领团1营一支15人小分队穿越沼泽地去联络北面的澳军部队。

26日凌晨,日军从拉包尔派遣54架飞机袭击多波杜拉机场,27日袭击了布纳,盟军起飞20架战斗机对日军进行拦截,击落日军14架飞机,盟军损失1架P38。

美军团第1营在一门澳大利亚25磅炮的支援下缓慢向老机场推进,这门25磅炮在0码距离上抵近射击日军碉堡,它发射的穿甲弹完成了以前只有mm榴弹炮才能完成的任务,随着日军主要碉堡被逐一摧毁,团1营成功的撕开一个突破口。12月28日,盟军已经成功将机场日军截为两段,当晚,澳大利亚货轮Mulcra带着一队新的M3坦克和吨货物进入了奥罗湾,澳大利亚装甲兵满血复活。

12月16日,厄巴纳特遣队攻占了椰林地区,但三角地尚未被占领。32师调用了莫尔兹比港预备队团参战,团被投入到厄巴纳特遣队这一侧。

12月24日,第团成功地在入口溪东岸占领了一座桥头堡,在美军工兵建造的简易桥梁迂回到达日军的北面。这样,三角地区的敌军有被包围孤立的风险。

12月28日上午,美国巡逻队发现日军主动撤离了三角地。美国人之前的进攻在这一地带遭到日军激烈抵抗,其原因是日军在这里建造了超过18个相互支撑的加固掩体,通过隐蔽的交通壕相互连接。

第二天(29日),美军得到四辆新的M3轻型坦克增援,率先攻进政府花园,但推进缓慢,盟军步兵暂时停下来,等待澳第18步兵旅的增援。

澳大利亚第18步兵旅的2/12营于12月31日抵达,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坦克。

2/12营长亚瑟.阿诺德中校在年元旦领导了一次攻击,澳军突破日军阵地,直达吉罗帕角北部海岸。然后这支澳军部队和美军团2营一起向政府种植园的 日军防御阵地发起进攻。

1月2日,美军第团第3营开始扫荡布纳老机场和吉帕罗角海岸线之间的残余日军,消灭残余的 一批日军抵抗力量。

年1月2日,盟军花费3个月的时间攻克了布纳,而日军主阵地,萨纳南达(Sanananda-Soputa),还有近0名日军驻守,但日军已经因补给断绝而濒临崩溃,缺的只是盟军的临门一脚了。

萨纳南达日军1月12日断粮,日军大本营1月14日下令放弃阵地,1月19日起在山县栗花生少将组织下日军开始“转进”,撤退前还有0人,日军抛弃了不能行动的伤病员和重武器,到达集合点3人,2月7日撤退完毕,萨纳南达一共撤出3人,其中只有人带枪。

联队,人

41联队,人

独立21混成旅团,人

独立工兵15联队,人

病患1人

扣除撤退的3人,日军损失兵力在0人左右。

南海支队长小田健作少将撤退途中用 ,41联队长矢泽清美撤退成功后,战死在新几内亚防区,独立第15工兵联队横山与助大佐对山县指挥官自己先撤感到非常愤怒,想要把山县送上军事法庭,他自己因为没有按照撤退命令规定的线路撤离,在撤退后遭到官方调查。

第21独立混成旅团长山县栗花生如同大部分失败的将军一样,此后转任京都53师团兵务部长这么一个闲职,直到44年7月,莱特湾决战,栗花生晋升中将职,前往菲律宾马尼拉赴任26师团长,在增援奥尔莫克湾的多号作战中丧失师团大部分战力,年(昭和20年)2月5日战死在菲律宾莱特岛。

美澳军先后投入了3.5万人,伤亡人,其中阵亡人,而因疾病、疲劳和营养不良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则为这个数字的3倍。因为缺乏奎宁药品,疟疾造成了盟军数万人的非战斗减员。

美第32步兵师在布纳受到重创,返回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一年的休整,为下一轮战斗作好准备。

日军伤亡更为惨重。自年7月起,日军派遣陆海军部队约1.7万人,损失了1.2万人,人被俘。

盟军空袭后遍布弹坑的布纳机场

布纳机场缴获日军民众捐赠的零战,V报国“洪源号”,这架飞机的残片现在还能见到,此外,还有Q报国“方義锡号”,V报国“定平号”。

此后, 没有利用布纳机场,它被盟军废弃,而多波杜拉、古迪纳夫岛则成为新几内亚北部的重要盟军基地。

莫尔兹比港、米尔恩湾、多波杜拉机场群,攻击范围可以覆盖整个新不列颠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从此日军再无宁日

布纳的经验使盟军大力改进攻克日军碉堡的技战术,实战证明,大口径野战炮和密切的步炮协同是摧毁日军坚固阵地的有效手段,另外,新研制的火焰喷射器在布纳也得到了初步检验。

日军防御阵地的缺陷

布纳地区大部分是沼泽地,地下水水位较高,工事往下挖1米左右就会渗水,实际上滩头阵地这数千日军几乎不可能建设重型防御工事——就像帕劳、硫磺岛日军那样,在石灰岩岩洞中建造地道,可以抵御战舰主炮级别的炮击。只要盟军使用延时引信的重炮能够击穿地堡顶盖,这些日军就和站在平地上一样没有遮蔽。

澳军阵地

沼泽地中可以利用的防御空间不足,也就意味着日军阵地没有防御纵深,盟军使用集中火力的方式攻击,占领选定位置的关键地堡就可以割裂日军防御部队,而日军只能平均分配兵力,抵御3面围攻的盟军。

日军也没有其他选择,如果不能守住滩头阵地,那么就不能从海上获得增援补给,一旦被盟军包围,阵地崩溃只会更快。

医院伤病员和被打残的两个联队——联队和41联队,加起来超过0人,超过防御兵力总数的一半,对防御帮助不大,还带来阵地补给的困难,如果日军提早撤出这些残兵败将,也许能防御更长的时间。

关于萨纳南达日军成功的撤退

盟军自身也损失惨重,前线打残了的部队要撤回后方休整,没有预备队可以用于全面包围日军(不像老毛子有近乎无限的人力可以构筑内外双层包围网),呈攻击状态的盟军主要是沿少数道路进攻,在少数要点部署的盟军部队,实际上无法发现(那个年代还没有夜视仪,夜间作战只能靠不停发射照明弹来观测目标)和阻止分散逃离的日军。

本文作者:飞荇猪,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白癜风医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erzibiganga.com/lshg/1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