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尤利西斯,有点ldquo相见

按:KEY-可以文化

6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布鲁姆日(又译作“布卢姆日”),今年,也适逢《尤利西斯》出版95周年。这一天,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市作家协会、浙江文艺出版社,以及思南读书会,共同策划举办了一场盛会,特别邀请中外学者、作家、音乐家以及广大读者,一同庆祝《尤利西斯》问世95周年。本期推送,全文收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先生为活动开幕所做的致辞,并多图展示活动日当天的精彩实况。让我们一起回到爱尔兰布鲁姆日在上海的现场。

01

开幕致辞

在“爱尔兰布鲁姆日在上海——中外学者作家艺术家

庆祝《尤利西斯》问世95周年”活动上的致辞

《我与尤利西斯,有点“相见恨晚”!》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

▲王伟先生致辞

总领事何莉女士、陈丹燕女士,各位朋友,晚上好!

受邀参加今天的活动,听说还要我致辞,并且要讲好几分钟,我很有些担心。因为,在此之前,我只是知道乔伊斯、知道《尤利西斯》这部著名小说,但很惭愧至今还没有拜读过。用中国人常说的话来说,我与《尤利西斯》,有点“相见恨晚”!

今天,6月16日,布鲁姆日。我们聚集在思南文学会馆,共同纪念《尤利西斯》诞生95周年,共同回首那个奇特的文学世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上网查了查,从几年前开始,“布鲁姆日”的活动已经在上海落下了根。时间倒退一下,年的这一天,有外滩的“意识流漫游”;年,有在高校、大剧院等地的各种活动;年,有“横跨黄浦江”——这充分表明,在中国、在上海,也有许多人像世界各地的人们一样,喜欢《尤利西斯》这部伟大的作品,喜欢乔伊斯这位伟大的作家。上海也加入到了把6月16日这一天当作文学节日的城市的行列。

▲《尤利西斯》书影

我们今天共度“布鲁姆日”还有一项鲜活的内容,那就是祝贺陈丹燕的新作《驰想日——尤利西斯地理阅读》的问世。我想,这部“尤利西斯地理阅读”一定会让更多的人跟着那朵缥缈的云,走进《尤利西斯》,走进乔伊斯,走进爱尔兰。这个曾经遥远的国度和她的文学,距离中国人又更近了一点!

陈丹燕是上海这座城市一位特殊的阅读者,并且用富有个性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叙述上海的风花雪月、红颜遗事。最近的二十多年,陈丹燕把眼光投向世界,开始更为广泛的阅读。她从圣彼得堡火车站的月台出发去漫行,把足迹印在许多国家和城市,发掘那里曾经有过的文学故事,从而在旅行和文学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她来到了爱尔兰岛、来到了都柏林(昨天傍晚我们交谈时,就说到了那首《伦敦德里小调》:“我心中怀着美好的愿望,像苹果花在树枝上摇荡”)。这样的旅行,看到的是多重的风景,既是身眼的愉悦,更是心灵的漫游。

▲《驰想日》中关于布鲁姆日的插图

我认为,陈丹燕的环球旅行以及她用文字记录的身心体验,是中国人一种优秀传统的回归。中国古人一直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传诵至今的文字,有许多就是在旅行中留下或者在旅行中触发的。我本人就十分向往“背着行囊走天下”的生活方式。但在今天,我们被很多东西束缚住了,无法自如地去看如此之大的世界;我们在书斋里的阅读,也总有一些浅薄和局限。幸好,我们有陈丹燕这样的作家,能够代我们去感知世界,当我们终于迈出曾遭禁锢的脚步时,他们也能为我们引路。我想,这就是陈丹燕等创造的旅行文学,所具有的真正的价值吧!

今天上午拿到《驰想日》一书时,我在序言里读到这样一段,很有共鸣。陈丹燕说:“文字组成的世界,要对文字有足够的领悟力才能真的进入,可是到了地理上的故事发生地,可触及的世界与可感知的世界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融合,对读者来说是至高的心灵体验:自己的身心以及回忆,与感官交融在一起。”是的,我们跟着文学去旅行,就是想超越“文字领悟力”的不足,真正进入到“文字组成的世界”。我想,我们要读懂《尤利西斯》、读懂乔伊斯,不妨读读《驰想日》,它或许能让人获得一些“至高的心灵体验”。

▲《驰想日》内页插图

今天,我有了阅读《尤利西斯》的欲望,也有了一个心愿:跟着陈丹燕的脚步,到爱尔兰去做一次身心并用的漫游,到都柏林去过几个“驰想日”,喝喝那里加威士忌的咖啡。我相信,我不怕醉——其实,醉了或许更好,因为那样,我会更深地沉浸在乔伊斯的世界里!

在结束发言时,我要再次表达对陈丹燕新作问世的祝贺,并且期待她的下一次旅行,继续为我们带来能够走进的遥远的故事。

——年6月16日

02

现场回顾

▲读者排队候场中

▲现场座无虚席

▲FranORourke教授做主题发言

▲嘉宾FranORourke与JohnFeeley现场演出

▲陈丹燕老师诵读作品

03

陈丹燕《驰想日》

《驰想日——尤利西斯地理阅读》是陈丹燕旅行汇系列作品,为同时出版的《捕梦之乡—哈扎尔辞典地理阅读》姊妹篇。作家陈丹燕带着20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之一——《尤利西斯》开启了她的旅程。踏着主人公布卢姆在年6月16日的漫游足迹,陈丹燕在爱尔兰完成了一场文化与历史、文学与地理的深度阅读。

年初夏,布卢姆日,陈丹燕遇见迎着乔治教堂的晨光去买羊腰子的“布卢姆”,与穿着灰蓝色短大衣的“舞蹈老师”前后脚经过一家鲜肉铺,而长裙飘飘的“诺拉”在红砖墙下倏然而行……书中的人物走进了现实,作者个人的驰想与遐思则进入了书中。

在陈丹燕笔下,年的都柏林与年的都柏林相互对照,相互呼应,相互融合;七八十年代的上海与如今的都柏林同样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作者以其独特的旅行方式,完成了她作为一个欧洲小说爱好者的阅读。

目录

序/1第一章一朵云——有些缥缈之物竟是永恒/9一、沙湾/11二、圆堡/18三、挤奶场/28第二章白日游——一座老城可以成为一本书的索引/35第三章国立图书馆/67第四章长夜游——在时间的河流上泛舟/97一、乔伊斯桥畔的纸片雪花/99二、坦普酒吧里的地方性与世界性/三、乔伊斯中心的碗柜/跋/一个欧洲小说的爱好者:伟大梦想与实践/致谢辞/译名对照表/

04

布鲁姆日在世界各地

每年的6月16日,全世界有多个城市会举办活动庆祝布鲁姆日。

什么时候,会有一个关于中国文学的节日,被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呢?

◆◆◆◆◆

KEY-可以文化出品

本文版权所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本期编辑:普照

▼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oerzibiganga.com/ddts/7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