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较好的雀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595.html
有位伟人说,一块牌匾就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故事。在欧洲,有一块特殊的牌匾,只为一个中国人而留,那个人就是朱德。
年12月1日,德国朱德元帅纪念牌落成。值此朱德诞辰周年之际,哥廷根市特意在普朗克街3号举行一个盛大的挂牌仪式,用来纪念中国朱德元帅与德国小镇结下的“不解之缘”。
当天,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艾哈德·罗斯纳在挂牌仪式上发言:这块纪念牌匾不仅纪念了一位中国元帅和政治家,同时为中德两国在各个层面继续对话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块牌匾凝结了朱德与一座城市的缘分,究竟是何事,得到德国的肯定呢?故事应该从朱德第一次入党遭陈独秀婉拒那时开始说起。
入党遭拒,毅然赴欧学习
当年,朱德和孙炳文入党,遭到陈独秀拒绝之后,他们回到住处,沉默一阵子。
朱德说:革命,为什么这么难?世界上为什么还有不准别人革命的人?我的一只脚虽然还在旧秩序中,但拔出的这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落脚之地。
孙炳文劝慰道:“革命,我们是革命定了,绝不能动摇。党,一时入不了,我们去争取。”
听着孙炳文的鼓励,朱德入党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他对孙炳文说:“我一定要争取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孙炳文的建议下,朱德和孙炳文按照原来的计划,到欧洲马克思的故乡寻求最原本的革命真理。
秋天,是个离别的季节。秋风飒爽,风起时,撩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也吹动了风帆,让有志向的人扬帆起航。9月初,朱德和孙炳文带着新观念和新梦想,搭乘法国邮船“安吉尔斯”号离开上海十六铺码头,踏上欧洲寻梦之旅。
逐梦星辰大海,结识各界人士
世界那么大,多想出去走走。在朱德那个年代,世界的确很大,朱德远赴欧洲何止为了走走,更是为了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载着朱德的邮轮,从上海出发,经过香港、西贡、新加坡,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过科伦坡、孟买入红海,再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到法国。在这个海上之旅中,朱德认识了房师亮、章伯钧、李景泌等十多个知识分子,有四川老乡,有福建人和安徽人,就是现在大家口中说的五湖四海的兄弟。大家聊的大多数是国际动态,国内国情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事件。所以说,走进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才会遇到正确的人。在这时,朱德就是遇到对的人,聊起天来,滔滔不绝,一点都没有疲倦的感觉。
10月中旬,“安吉尔斯”号邮船经过40多天的航行,到达了法国南部的马赛港。当朱德走出码头,迎面而来的是法国国歌的《马赛曲》,听着激励的旋律,吹着异国的海风,美好的时光往往令人沉醉。但,朱德是位追求共产主义的战士,当天换乘火车直接去了巴黎。
巴黎,现在成为世界时尚之都,是全球走秀T台,是每位女明星梦寐以求走红毯的成名之都。但,那时的巴黎,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像一颗空洞的百年老树,摇摇欲坠,沿路或街道上都是寡妇孤儿,伤兵,乞丐。但,巴黎身心残缺,名胜古迹依然还在。
当朱德到了巴黎,穿越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凯旋门,登上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踏足卢浮宫、共和国广场,看看拿破仑墓和拉雪兹神甫墓地,欣赏巴黎公社社员墙。这些景点,相信很多人未尝游玩过。大家是不是比较羡慕朱德元帅呢?其实,朱德只是去学习,相信他那时的心都在想着怎样入党,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直到他遇见另一位革命战士,那个人就是周恩来。
赏识周恩来,推荐入党
到了巴黎,朱德和孙炳文寄居在一位商人家里。
那时的传媒不像今天一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