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预防白癜风 http://nb.ifeng.com/a/20190917/7737101_0.shtml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仍是安静、安定的……
时光是高明的造型师,在秋日的暖阳下,传统手工艺人仍坚守着旧时的营生,诉说着专属TA的独家记忆。
迢迢年华,匠人们一直延续着先辈的生活和智慧。那些徘徊在传承与遗忘间的传统工艺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消失。让我们翻开时间的篇章,走进莫干山镇庾村,寻找传统手工布鞋的百年记忆~
匠·人
莫干山下的老鞋匠
百年工艺,传统布鞋。在庾村镇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店铺——庾村布鞋店,李林森师傅便是这家店的主人,年逾古稀,但做鞋匠已近55个年头。他凭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坚持,成为了家族产业的坚守者。
老李是子承父业。据李师傅介绍:“年,在杭州‘边福茂’鞋店做学徒的父亲,为避战乱,回到老家莫干山下的庾村开办了这个布鞋店,以此谋生。”3岁时,老李就跟着父亲学手艺,到9岁那年,他就独立支撑门面了。
直至今日,他们夫妻俩仍搭档着默默坚守这份老手艺,从9岁意气风发的少年,到70岁两鬓斑白的老者,一生专注的,惟有一双布鞋。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李师傅度过了大半辈子的人生。每天坚持7点多便开门,坐在临窗的位置,系上一块白色的围裙,伴着吱吱呀呀的声响,开始一天的工作,直到日落西山。一个手艺,一份人生,对传统手工艺人而言,手艺千般,没有一样不是熬出来的。经年累月,一针一线,他的手中缝制了多少双鞋?对此,李师傅自己都数不清了。
匠·心
回到醇厚的手工时代
许多人会说,做一双布鞋有什么难的?殊不知,每一双鞋都是心力凝结,每一双鞋,都是几十年的手艺和本事。做一双布鞋的过程相当繁琐,要经过28道工序,从剪制底样到填制千层底、切边、缝制鞋底就需要一到两个工时……直至最后定型,缺一不可。制鞋工具也是五花八门,刀、剪、钻、锥、针、箍、钉、锤……不一而足,每一道工序,都费神耗心。
绱好的成鞋必须经过鞋楦来整形,穿起来才美观、合脚,李师傅指着店里的鞋楦说:“这个纳鞋板凳的年龄比我都大,上百年的纳鞋板凳,是从父亲手里继承过来的古老鞋楦。曾有些人花大价钱买这些楦木,这可是父亲留下的,不能卖。”随着李师傅的讲述,使我对面前这位老鞋匠传承传统技艺的精神肃然起敬。
李师傅还记得父亲当年的话,“做鞋就是做人,鞋做得不好,人穿在脚上,在心里骂你。”虽然在莫干山经营一家小鞋铺,但他们一直秉承老手艺人的态度,每道工序,都不敢马虎怠慢。从早晨7点多就开始做鞋,有时候晚上还要在灯下缝鞋底,一天最多也只能做四双鞋。
传统手工布鞋历经百年沉淀,如今,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孕育着挥之不去的记忆。
无惧冰冷机械,静默地将巧妙匠心注入每一件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之中。因为手工的温度出自于心,它承载着手艺人的满满诚意。这份几乎快被遗忘的传统工艺其实不如说是一种执着的匠心。
岁月有冷暖,手艺无冬夏。每一种手艺的背后,都是一种人生,这些指尖上的艺术,永远都有冰冷机器无法取代的珍贵。
而对于李林森而言,时光的流逝好像并没有影响什么,就像他没有变化的小屋。在他的小屋里,伴着缝纫机里咿咿呀呀的声响,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老布鞋。
一屋,一人,一器,即一生。
|地址|德清县莫干山镇黄郛东路47号西南80米武康派商务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