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更大的战场:太平洋战争(三)
9.瓜岛战役:地狱的开始
开战前,山本大将对前景的估计是一年内日本海军可以占据上风,才半年,联合舰队就损兵折将。
皇军们进入了石原莞尔警告过的“持久战”困境。这时,海军征求石原的建议,石原建议是从太平洋收缩。从确保南亚的补给线,并把本土周围的岛屿建成难攻不破的要塞。
但海军怕一收缩,军费被陆军吃了,于是死活不肯从太平洋收缩,还要拽着陆军一起干。
从年8月7日到年2月8日,和欧洲难兄难弟希特勒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差不多同一时间,陆海军的参谋们来了一场瓜达卡纳尔战役。
瓜达卡纳尔岛是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的一个无人岛,因为这场战役而出名。日本人叫它“饿岛”。因为日本人在这个岛上死亡超过2万人,其中战死人左右,其余1人是饿死或伤病死(还是因饿而死)。
瓜达卡纳尔岛的位置比较特殊,可以把澳大利亚和美国隔开。美军已经在岛上登陆并且占了日本海军建造中的机场。
最开始日军预估美军只有人。于是作战课命令第17军下面的一木支队(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的那支部队)登岛。
一木清直大佐带了人登岛,留下人看守阵地,其余人就糊里糊涂的朝机场去了。第二天早上一点人,只剩23人了,包括支队长一木清直大左在内的人见了天照大神。
“7”这个数字,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报应?
参谋本部又派人于9月初再次登岛。还好没被全歼,被打散了,大家各自为战。日军向大本营求救,说美军有人(其实已经有10人了)。
再派,这次是狠角色,丸山正南中将(31期)指挥的第二师团。第二师团的历任团中有乃木希典/梅津美治郎、冈村宁次。第二师团参加过加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察哈尔作战、台儿庄战役。一起上岛的还有辻政信,
第二师团又被打残了。大本营在11月初又往岛上增援了第38师团。但随身口粮只有几天。并且日军丧失了制空权、制海权。
在是否撤退上大家还争论不休,陆军、海军都知道了这仗没法打了,但是又怕对对方抓到“胆小鬼、没斗志”的小辫子,谁也不肯先开口。那时,平均每天岛上饿死人。
年12月31日的御前会议确定了从瓜岛撤退,但是真正撤退是年2月1日才开始的。
撤退可以称得上是个奇迹了。按理说,没了制空权制海权,是没办法撤出那些动弹不得的
饿死鬼的。但指挥这次撤退的是昭和三大参谋濑岛龙三。他成功的让美军相信大本营还在策划增援行动,放松了对正面日军的监视,才成功的完成这次撤退。
而残留在瓜岛上的日本兵,年投降的才 投降。
瓜岛死亡人数超过两万,多吗?不多。一场发生在在瓜岛旁边的新几内亚岛的战役,损失才叫多。新几内亚战役在瓜岛之前就开始了,一直打到日本投降。送去了二十几万军队,或者回到日本的只有两万不到。这个数字还不能包括运输船的船员和亚洲各地抓去的民夫。
10.新几内亚岛:挨打最惨的战役
和太平洋战争时期几乎所有战役一样,新几内亚战场还和辻政信有关。这也是个“下克上”的事例。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皇军所向披靡,占了很多地方,为了保住胜利果实,遵循“ 的防守就是进攻”原则,海军还想拿下整个新几内亚岛。他们向陆军求援,参谋本部就派在菲律宾的17军调研看拿下新几内亚首府莫尔兹比港的可能性多大。
第17军的调查结果是“不一定拿不下来”。大本营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就让辻政信去弄清楚。到了菲律宾第17军司令部,辻政信的指示是:“海陆并用,立即进攻莫尔兹比港,这是大命”。“大命”就是天皇的口谕,连天皇都搬出来了。
当辻政信被发现假传圣旨之后,大本营竟然对辻政信既往不咎。派到新几内亚的先遣队在9月16日到达了里莫尔兹比港不到30公里的地方,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到达过的最南端。
此时的先遣队已经没有力气突破防线进攻莫尔兹比港了。而大本营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瓜岛,这只先遣队只能在新几内亚岛流浪。
知道瓜达卡纳尔岛的战争没戏了,参谋本部的注意力才又转移到新几内亚岛来。参谋本部重新编了一只第18军,第18军下面有三个师团,号称是身经百战,百战百胜的精锐师团。现在是他们的 百零一战了。
首先是登岛,他们发现连岛都上不去。比如51师团,运输中运输船损失惨重,重型装备丢失,护航的驱逐舰被击沉,甚至有联队几乎全灭。 只好用发动机艇,趁黑夜渡海。
皇军们认为美澳联军娇生惯养、胆小怕死。美军作战时衣服三个月一换,而皇军军服都是两年一换。在日本人看来,美军根本不是来打仗的,从东往西居然修了一条12米的柏油马路,沿着马路进攻。这些少爷兵坐着车打仗,怎么是能走路会爬山的皇军将士的对手?
一打仗,皇军更乐了,见过怕死的,没见过这么怕死的美国兵。 下面的三个步兵师都是菜鸟,不会打仗,又怕死,还不习惯热带气候。只敢躲在远处放炮。
于是 换了他的心腹爱将跟日本人打。美国人打仗,完全超越了日本人对战争、火炮的理解。美国人的火炮不是用来打人的,是用来清场占地方的。炸不死人,但是可以把日本人堵在战壕里,南洋潮气大,雨水多,容易得皮肤病,当时的日本人逃过了疟疾也逃不过皮肤病。
不仅如此,日本人还见识了美军机械化兵的威力,也理解了为什么要修公路。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78万平方公里,一个荒岛,没有道路。美军有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很方便的修路架桥。美军通过推土机,半天就可以完成日军人几天才能完成的修补跑道的任务。
提起太平洋技不如人的例子,日军最在意的也是推土机,他们最喜欢说:如果当时有了推土机,就能多建几个机场,修道路。这可能也是战后日本拼命搞工程机械的原因吧。
参谋本部这次下本不少。除了三个师团外,还派了飞行第六、第七师团,等于是日本陆军航空兵力的1/3都在新几内亚,拥有五个机场。但在更为强大的美国空军面前,都没用。
日军行走不便,既无火炮又无口粮。本来应该有四门山炮的一个山炮中队,只能携带一门山炮,其余士兵都需要背炮弹。而士兵一人一天只有一个当地一无所有土著人那里抢来的芋头充饥。大本营想搞空投,但是一来缺乏运输机,二来没有制空权。日本人的损失率可想而知。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被打的最惨的地方就是新几内亚。惨到年12月,第18军司令部曾经发布过“禁止食用战友尸体,违者严惩”的布告。
先后登上新几内亚岛的二十余万日本陆海军,到 向澳大利亚军投降时是人,即使在澳方权利救护下,战俘营里还有人衰竭而死。 活着回到日本的陆海军军人和征用人员总数不到一万。
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等非商业性用途。侵删